如果自己要三十岁才中举人,读者别说打赏,非大骂弃更不可!可科举考的是写文章,不是如前世查漏补缺突击几道题提分能比的。考生靠的是平时多读多动手,自己俗务太多了!
六月初训练营结束,杨植回到徐家小院备考。南京城也热闹起来,南直各地考生从五月开始就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往南京赶。南京城里,到处都是一群群的外地秀才。
杨植刚翻开书本,就听到有人砸门,打开门一看,只见刘羌栋带着十几个秀才站在门口。
“杨朋友,帮我们找一个食宿的地方!”刘羌栋这些人毫不见外地闯进院子里,四下张望着大声说道。
这是杨植应该做的。按华夏自古以来的社会规则,同乡、邻里出门在外有互相帮助的责任,士为百民之首尤其要履行为乡人服务的义务。哪怕在外面当了再大的官,如果同乡的读书人前来拜访或同乡商人寻求帮助,是非得接待不可,有时除了提供免费食宿,还要送上程仪。
杨植请他们进屋,沉吟一下说:“我让小舅子郭雷、舅舅先到外面跑生意,这个小院就空出来,挤挤可以住五、六个人,另外的人住凤阳商社可好?”
众人訇然叫好,刘羌栋等五人住小院,其他的人跟着郭雷去凤阳商社。
刘羌栋为人四海,他放下行李就拉着同院上外面吃饭。这年头文人聚会大都在秦淮河南岸的行院人家,叫上一桌酒菜,点一名歌姬舞姬唱歌跳舞。
杨植先后被赵大张二小舅子等人看得死死的,虽腰缠万贯,但哪怕和徐天赐吃饭都是上太白酒楼,从来没去过行院挥霍,更别说伴花眠柳了。
大家都来自凤阳府,杨植不好驳同乡秀才的面子,当即答应下来,与众人来到秦淮河南岸。
一路上只见赶考秀才们三五成群在南京大街小巷乱逛,听到乡音就互相打招呼介绍,杨植一路看过去,不由得问道:“怎的这么多秀才?”
一名凤阳中年秀才哈哈大笑道:“你是第一次乡试吧?你想想南直除了我们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