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外部消息来看,大宋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已经比较紧张了。
当然,范希文不懂这些,也记不得历史知识,只是凭借本能去判断一二。
他终究是个小人物,左右不了什么。
只能凭自己的努力,稍微改变一下身边的一点点环境。
用范希文的话说,他这是“自私”的表现,因为他看不惯,所以要去改。
赵构主要提到两人。
其一,郭药师。
这位哥们儿是个传奇人物,辽国“怨军”渠帅,却反了辽国,投身大宋的怀抱。
深得官家器重,就连不易宋服,都被默许之。
不过郭药师确实厉害,将大宋的仇人辽国打得节节败退。
但近期,辽朝旧臣“大奚国神圣皇帝”萧干攻破了景州,郭药师被童枢密移文斥责。
不出意外,或许又将立下大功。
其二,张觉。
原为辽国进士,拜官兴军节度副使,降完颜宗翰后,为平州知州。
金国置平州为南京,又改南京留守。
这哥们儿也是个奇人,怀揣了一颗向汉之心,居然真的投了大宋。
运气不佳,虽拿了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并康公弼四个投名状。但引兵五万的张觉,却被完颜阇母打败,令宋庭扼腕。
“你们家那些士大夫还有心情扼腕?”
范希文听完这些,忽然觉得士大夫的智商似乎堪忧。
“为何?难道应该高兴么?”
赵构的思想虽然受了范希文影响,但许多时候考虑问题都只有正、反一面,比较局限。
范希文不知如何解释。
“比如你、我、叶峰三人打架,叶峰原本有条狗。
打着打着,这条狗帮你咬了叶峰。
再打着打着,这条狗咬了你,来我面前摇尾邀功。
我为这狗的行为叫好,还准备给他一坨骨头。
你不觉得其中有问吗?”
范希文这个想法,仅仅是出于“道义”考虑的,他觉得宋庭高层这种行为,与原本的“仁义”形象不符,反而是小人行径。
不过,如果能结合三国战力来看待,这个事情就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