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艺术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端派”绘画,曾经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在本土有着深远影响力的艺术流派,却陷入了令人揪心的传承困境。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绘画、数字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如汹涌浪潮般席卷而来。这些借助现代科技力量诞生的艺术形式,有着新奇的创作方式和便捷的呈现效果,仿佛自带魔力一般,迅速抓住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目光,占领了艺术市场的大片份额。只需一台电脑、一个绘图软件,年轻人就能轻松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还能快速分享到网络上,收获大量的点赞和关注。
而传统的“端派”绘画,此时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它有着严格的技法要求,从最基础的线条勾勒,到色彩的晕染,再到整体构图的把握,每一步都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深厚功底的积累。一幅稍具规模的“端派”绘画作品,往往需要画师耗费数日甚至数月的时间精心打磨,这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年轻人追求即时满足的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颇为“曲高和寡”。
曾经,“端派”画堂可是热闹非凡的所在。那时候,求学者络绎不绝,画堂里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和研墨挥毫的声响。老画师们悉心教导着弟子们,大家围坐在一起探讨绘画技法、品鉴经典画作,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可如今,画堂却门可罗雀,只剩下几位年迈的老画师还在苦苦坚守着。他们每天依旧早早来到画堂,整理好笔墨纸砚,等待着那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求学者,眼神中满是落寞与无奈。
张择端的后人们,更是心急如焚。看着这日益冷清的场面,他们深知“端派”绘画传承的紧迫性,可现实却让他们屡屡碰壁。偶尔有几个年轻人怀着好奇或者一时的热情前来拜师,可没学上几日,便被外界那花花绿绿、充满诱惑的世界吸引走了。外面的电子游戏、社交媒体、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就像一个个无形的钩子,轻易地就把年轻人的心给拽走了,让他们难以静下心来,在这一方画案前,钻研这传统绘画技艺。
不仅如此,绘画创作所需的传统材料也面临着严重的供应短缺问题。上好的宣纸制作工坊越来越少,那些掌握精湛宣纸制作工艺的老师傅们,大多年事已高,而年轻人又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