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中校,最后一车石料到位!\" 战士小张的安全帽歪在额角,雨水顺着下巴滴落,却掩不住眼中的狂喜。顾沉舟的望远镜扫过水面,看见编织袋组成的防线在激流中巍然不动,袋口的弹壳卡扣在阳光下连成银色的链,与他战术腰带上的弹壳扣遥相呼应。突然,某袋石料倾斜,却被旁边绣着小熊涂鸦的编织袋卡住,那个在安置点孩子们笔下诞生的卡通形象,此刻正用圆滚滚的手臂 \"抱住\" 石料,像极了苏晚晴在改衣时说的:\"让堤坝知道,它守护的是谁的童年。\"
洪水的咆哮声渐渐低下去,顾沉舟摸出浸透的全家福,塑封膜上的雨水在照片表面形成水痕,却让苏晚晴的笑容更加清晰 —— 她站在缝纫社门前,银顶针别在发间,身后是 \"军民共建示范基地\" 的铜牌,小川举着画满救生圈的纸板站在她膝头。照片背面的弹道笔记被水洇开,那是他出发前写的:\"老河口坐标:你的针脚是我的准星。\"
对讲机突然传来电流声,苏晚晴的声音混着缝纫机的咔嗒声涌出来:\"安置点的孩子们说,\" 她的喉结滚动,背景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童声,\"要给解放军叔叔画奖状,\" 顿了顿,\"用弹壳当蜡笔,\" 指了指小川的声音,\"说叔叔们的肩章,\" 喉结滚动,\"比他们的小红花还亮。\"
顾沉舟的视线掠过渐渐平稳的水面,远处的安置点升起袅袅炊烟,某顶帐篷的帆布上,用红景天汁画的小熊正在晾晒 —— 那是苏晚晴带着孩子们画的 \"防汛卫士\",此刻在初晴的天空下,像极了他在部队见过的、胜利时升起的信号弹。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抗洪胜利,自己戴着三等功章回家,苏晚晴却摸着他作训服的补丁说:\"真正的军功章,该缝在老百姓的衣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