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企业的支持,尤其是军属代表苏晚晴同志的贡献,\" 顾沉舟对着报告上的句子出神,钢笔尖划过 \"隐形装甲\" 四字,突然想起决口合龙那晚,她冒雨送来的防寒服内侧,用红景天线绣着密密麻麻的名字 —— 安置点所有老人和孩子的,像极了他在部队花名册上画的重点标记。而她袖口的疤痕,恰与他作训服下的划伤在同一位置,那是扛编织袋时被铁丝勾破的,此刻隔着衬衫,仍能触到结痂的粗糙。
草图上的冬装设计让他喉头一紧:领口的防风扣用 2008 年抗震的弹壳磨制,暗袋里塞着迷你版的 \"防汛联络卡\",袖口的反光条走的是他在大堤上踩出的巡逻路线。这些细节在总结报告里化作冰冷的数据,却在他心里,是苏晚晴用顶针在洪水中织就的、带着体温的安全网。
他轻手轻脚扯过军大衣盖在她肩上,动作惊醒了浅眠的银顶针 —— 那枚用 1998 年抗洪弹壳磨的顶针,此刻正别在她发间,尾端的 \"沉舟\" 刻字被台灯照得发亮。她迷迷糊糊抬头,草图从掌心滑落,露出背面的弹道笔记:\"儿童冬装袖口加固 3cm(参照顾沉舟少校抢险时磨损数据)\",落款是小川画的迷你缝纫机,旁边标着 \"妈妈的战场\"。
\"吵醒你了?\" 顾沉舟的手指抚过她袖口的疤痕,触感像触到了自己后背的旧伤 —— 那是 2003 年高原演习留下的,此刻隔着衬衫,与她的疤痕在空气中完成某种隐秘的对接。苏晚晴笑笑,指尖划过他常服下隐约可见的绷带:\"老河口的管涌,\" 喉结滚动,\"比缝纫机的针锋利。\"
台灯的光映着桌上的两样 \"勋章\":左侧是顾沉舟的抗洪纪念章,绶带边缘留着苏晚晴连夜缝补的针脚;右侧是她的 \"拥军模范\" 奖状,边角压着从决口处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