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4)页
相簪花”这样的“赏花会”本身所呈现的正是其时上层社会社交方式的一个侧面,士大夫藉由类似定期或不定期的聚会联系彼此的情感,并且建立自己在上层社会中的声望,这种相当独特的文化风气,在当时是很流行的,朋友之间举行便宴时簪花已成为社会的一种习俗;并且这些场合也是他们取得各方面讯息的重要来源。
    簪花赋诗,是为文人雅事也。
    对面凉亭数位士子却非在赋诗,所论者恰是东坡居士与半山居士的江宁相会一事。
    “正所谓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苏、王二家早前结怨极深,时至今日却是尽释前嫌,当为文坛佳话。”
    “正是,昔日苏老泉作《辩奸论》一文,以古论今,曰‘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啧啧,用词遣字何其犀利。全文未提及‘奸’者何人,却也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余者皆会心一笑,又有一人说道:“苏老泉与王半山素不相协,嘉佑年间苏老泉以文章名动京师,王半山却未有一言褒奖。王半山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苏老泉独不前往。此二人积怨深矣。”
    另一人则说:“然东坡居士对其父写《辨奸论》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有些话说得太过分。东坡对王相公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相公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最好的。但东坡居士对王相好为大言诡论的行为非常不满,曾在祭刘敞的祭文中予以讥刺。熙宁二年,东坡上疏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官家非常重视,当天就予接见,然后又想让东坡修中书条例,王相阻拦并力荐吕惠卿。同年,东坡为国子监举人考官,策题以历史上君主独断或兴或亡之事为问,王相大为不悦。官家又想让东坡修起居注,王相却说东坡非‘可奖之人’。官家说东坡文学出众,为人亦平静,司马君实、韩赣叟等都称道之。王相回答说东坡是‘邪险之人’,还说昔日东坡遭父丧时,韩琦等赠送赙金不受,却利用运丧的官船贩卖苏木入蜀,还说此事是人所共知,所以东坡虽有才智和名望,但只能当个通判,不可大用。”
    亭中数名士子侃侃而谈,丝毫不在意隔亭有耳。
第(4/4)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人在高武,软饭系统早来了20年美食:摆摊第一天,盒饭就被抢光了穿越东京,我为大天师老婆孩子都选白月光,这婚我离定了安福镖局之我的玉石能辨敌能寻宝被抄家?我搬空皇宫娇养废将军我苟在玄幻世界种田黑篮:只要钱到位,全给你打爆出轨就出轨,我离婚你又发疯?大安治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