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看看王棣,又看看端坐不语的苏小妹,还有二位在姑姑面前成了“鹌鹑”的堂妹,这场景……很有趣呐。
熙宁十年,长兄苏迈娶成都路转运副使吕陶次女为妻,如今已育有三子一女;二兄苏迨也已娶妻生子。他今年十九岁,已订了婚,明年科考后便将完婚。作为长辈的姑姑却是云英未嫁,可真是让父亲和叔父闹心哪。
姑姑的心思自己倒是晓得,一颗芳心怕是牢牢的系在王三郎身上了吧。不奇怪呀,三郎生了副好样貌,温润如玉,文武双全,父亲也赞其文采斐然、必成文宗;英气内敛,识得拳脚功夫,救了姑姑……怎么看姑姑都是有“以身相许”的心思的。唯一不好的是姑姑长王三郎二岁,那也算不得啥,女大三抱金砖,这是半块多金砖了呢?
苏过yy不已,恨不得捅破了这层薄薄的窗户纸。都说女追男隔层纱,姑姑你倒是主动出击哪,我倒是不信王三郎无动于衷,还真的坐怀不乱柳下惠?得了吧,年少慕艾,谈什么禁忌之防?
为了让姑姑如愿以偿,苏过没少在偶像面前说苏小妹的好坏,还动过为他们创造机会将生米煮成熟饭、木已成舟的心思。
好邪恶、好叛逆、好冲动的胖子啊。当然,只是想想而已,不犯法,也算不上不道德。
至于三娘、四娘二位从妹就免了吧,王三郎再如何优秀,也不可能将苏家姑侄都嫁给他。
苏过隐约知道叔父的心思,大概是动了适女予王棣的念头的。虽是素未谋面,但父亲没少在叔父面前赞誉王棣。叔父最听父亲之言,会不动心?
苏胖子眼珠子滴溜溜乱转,谁又会知道他的思维竟是如此跳跃?
王棣固然想与苏小妹叙叙,这场合可不怎么妥当,只能老老实实回答苏梁氏的问话,间或与苏迟、苏过说上几句,看看天色,苏辙迟迟未归,想着稍候便告辞。
这时,似在修闭口禅的苏小妹悠悠地说道:“过儿,矾楼有美酒佳肴,有天下第一楼之誉,想必是灯火辉煌、鼓乐喧天的吧?”
苏过正放飞思绪呢,下意识的点头道:“嗯,的确是热闹非凡、名不虚传。”继而见苏迟作“某不识此人”状,苏梁氏刚似笑非笑的蹙了蹙眉,当即反应过来——姑姑呀,你是存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