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元竣料着岳父有这招数,早已抢先下手,告了舅兄沈大公子贪墨军饷。
弹劾宁元竣的罪名,顶多是个停妻另娶,还算是有的可辩。
沈大公子的户部账目,那才是实实在在的把柄,他不出血都不行。
沈大公子这桩贪墨事儿,宁元竣的原本还不想闹大。
可如今两家已经撕破了脸,也就没必要给大舅兄留脸面了。
秋天出城在军营驻扎时,他发觉户部发给禁军的粮饷有误。
每月的军饷银子,还有支用的粮食,都不足规定的半数。
早先宁元竣在北关时,带领的是边军人马。
边军军饷每月一两,粮食一石,草谷一石。
粮食是人吃的,草谷则是喂马的。因为边军马匹多,战马得吃草谷。
京师外的禁军,为拱卫京师所用,饷银粮米与边军不同。
这边无需人人喂马,因此饷银每月二两,粮米一石,只供给人吃。
原本没什么复杂,可他接手几个月发觉,户部竟然克扣了一多半。
给人吃的粮食,本该粗米细米各半。
可户部却装糊涂,拨下来的粮食,只有一半米,另一半都是草料。
禁军营里马匹总数就不多,要这许多草料有何用,又不能给人吃。
光这一条已令人气愤,谁知沈大公子还有歪着。
每人每月半石的粮食,是未知年月的陈米,好些都生霉了。
可户部报账时,是按着一石上等细米算账。
还因为“米价昂贵”等原因,克扣一两军饷用来“贴补粮费”。
因此这些年间,禁军实发的月饷,只有半石陈米一两银。
如此计算起来,光是从禁军营里,户部每月能贪一两万白银。
户部直接拨发的禁军粮饷, 旁人可是插不进手去。
好巧不巧,负责禁军军饷的户部官员,就是他沈大公子!
宁元竣查清原委后,并没有马上写奏折上告。
他兼着兵部尚书的头衔,若在朝堂斥责户部郎中,显得颇为不体面。
参奏官员贪污,那是都察院御史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