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内院的祭祀,连同太庙高庙、敕建寺庙所用的香油,都是这里制作。
正经御用等级的货色,往外售卖价格却便宜。
买一斤只要五十个文钱,比兰若庵里的香油,便宜了整整十倍。
兰若庵的镜明老尼姑,还在凤澜院陪着沈氏数米粒的时候。
六百斤香油已经送到兰若庵里供起来了,总共花了不到三十两银子。
下人还特意送了几斤往凤澜院,让沈氏念经的时候点灯用。
“这种香油是宫里娘娘们用的,比外头买的强好些!”
沈氏不懂这些事儿,还只是胡乱生气而已。
镜明老尼姑子听说了,气得俩手哆嗦双足发软,险些中风发抽死过去。
她做了一辈子尼姑,就指着这些东西赚钱。
如今被人夺了财路,到手的雪花银子没了,真如要了她的老命。
她是想破脑子也想不出,燕宜轩那个刚出闺门的小姑娘,怎么会懂这些!
覃家自进京后,就与吕公公他们走的近,往来有许多内廷官宦太监。
宫里的各种供奉,太监们也是这样,十倍百倍往上报价。
别说是香油,便是柴炭、衣料、鞋帽、乃至于草纸,都是几道手赚钱。
凡是这里面的偷手,覃乐瑶比别人都懂得多,不足为外人道。
因此她接手了账目,只是随意翻了翻,就知哪里贪的多。
本想着从膳食或衣料下手扎筏子,可惜一直没等到空子动手。
谁知兰若庵的老尼姑子,不要命似得撞了上来。
她正要立威压服众人,又怎么会手软呢?
大张旗鼓裁革了几个管家娘子与贪钱太过的买办,往后做事就顺手得多。
兰若庵只是个出头的,另外两座十方家庙,也是做了同样的安排。
香油、香料、蜡烛、香灯、印经,一概不再给银子,都由府里拨发实物。
这里头十倍八倍的利润,再不放任底下人私下分赃侵吞。
手指随意拨拨算盘,只是几座家庙庵堂的用度,每年能省下近万两银子。
消息零零散散传出来,梨月耳朵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