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姝宁用罢晚膳,朝姜丞相的书房走去。
姜丞相正坐在案前,批阅着一叠公文。
见她进来,他搁下笔:“宁儿,这么晚了,怎的还不歇息?”
姜姝宁上前福了福身,笑得温婉:“女儿有件事想同父亲商议,怕耽搁了,便赶着来了。”
姜丞相挑眉,示意她坐下:“说吧,什么事?”
她也不绕弯子,直言道:“是关于三弟天泽的。女儿今日去西院,见了他一面,觉得他品貌出众,言谈不俗,不像三叔叔,倒颇有几分父亲年轻时的风采。”
姜丞相眉头稍稍皱起,“三房的孩子虽长得俊俏,但一看便知,出身青 楼之家,骨子里难脱下流习气。姝宁,三房之事你莫要费心。”
“父亲,您得见他才知,歹竹未必不出好笋。天泽弟弟衣衫整洁,言谈雅致,举止得体。方才他还向我请教了国子监学士们的讲义,我随手问了几句,他竟都能对答如流。父亲平日里最看重才华,不妨考考他?”
这话激起了姜丞相几分兴趣。
他沉吟片刻,最终吩咐道:“传话让天泽来书房。”
不多时,姜天泽出现在门口。
他今日穿得极为简单,一件浅青色直襟外袍衬得眉宇如画,气质出尘。
进屋时,他向姜丞相行礼:“三房天泽拜见大伯。”
随后,他看着姜姝宁,微微欠身:“见过大姐姐。”
姜丞相点点头,眼中透出一丝探寻,随口问了几句书上的问题,却不想,这少年竟答得字字珠玑,条理分明。
近日,他也曾考校姜天赐学识,怎料他一问三 不知,可见从前都将心思放在吃喝玩乐上了。
反观三房之子姜天泽,谈吐不俗,见识过人,令人眼前一亮。
姜丞相暗自欣慰,赞道:“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卓识,实属难得!”
姜姝宁见状,柔声道:“父亲,三弟不仅学识出众,自幼还习武,不妨为他请位名师,精进武艺。大邺男子文武双全,方能彰显家族风范。”
姜丞相颔首赞同:“甚好,明日我亲自为他挑选一位师傅。”
姜天泽闻言,抬起头,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姜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