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誉声中,考察团的专家们也纷纷表示,轧钢厂的实践,为如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
对郭绍华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意识,更是赞不绝口。
然而,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专家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既是肯定,也是潜在的考验。
一位政策研究室的专家问道:“郭厂长,农村产品利润虽高,但毕竟不是轧钢厂的主业。如何平衡主副业发展?这种高度市场化的销售模式,如何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另一位技术专家则关心:“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如何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技术迭代和后续研发有没有跟上?”
还有财务专家提问:“高额的奖金发放,虽然激发了积极性,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避免引发新的分配不公和攀比?”
这些问题,个个切中要害,直指轧钢厂高速发展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会议室里的气氛,在短暂的轻松后,又变得严肃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郭绍华身上。
这不仅是对他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应对能力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