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华知道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他适时地结束了技术讨论,语气诚恳地说道:“王同志,听你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我们轧钢厂最近也在进行技术革新,遇到了不少难题。”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钢笔和笔记本,“这是我的联系方式,郭绍华,轧钢厂技术科。不知以后是否有机会,能向你和你的单位请教学习?”
女子略微思忖了一下。
她抬起头,眼神清亮,大方地说道:“我叫王薇,在红星机械研究所工作。技术交流,我们非常欢迎。”
她也拿出纸笔,认真地记下了郭绍华的信息。
她的态度依旧是专业而友好的,没有流露出过多的个人情绪,但眼神中,分明多了一丝对郭绍华这位年轻技术型厂长的认可。
研讨会下半场开始了。
郭绍华重新坐回座位,但脑海里,却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和枯燥的数据。
王薇那专注认真的眼神,清脆条理的声音,以及两人讨论技术时的默契,反复在他脑中浮现。
他知道,必须尽快创造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不能让这抹不期而遇的惊鸿,就此溜走。
他的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敲击着,开始快速思考。
以什么名义,去红星机械研究所进行“技术交流”,才最自然,也最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