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林晓戴着防静电手套,指尖在电路板上快速焊接,流水线传送带发出规律的嗡鸣。她推了推眼镜,屏幕上方的电子钟显示“21:47”,这已是她连续加班的第12天。手机突然震动,星动短视频自动跳出推送——正是星宁员工开着奥迪返乡的直播画面,评论区满是“神仙公司”“年终奖顶我十年工资”的惊叹。
“凭什么?”林晓低声呢喃,指甲掐进掌心。她毕业于985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本以为进入工厂能凭借技术晋升,却发现自己和流水线上的工人无异。每月到手工资6500元,除去房租和生活开销所剩无几,而视频里星宁员工的年终奖,竟是她不吃不喝近12年的收入。
车间另一头,32岁的程序员周洋盯着不断报错的代码,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所在的“创想科技”是家小型互联网公司,为了赶在年前上线新app,整个团队已连续两周睡在公司。茶水间的折叠床堆成小山,外卖盒在墙角散发着酸腐味。当他刷到星宁员工分享的智能宿舍和豪华年终奖时,自嘲地笑了:“人家的假期比学生还长,我们连春节都只能休三天。”
这种反差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剧烈讨论。不同公司的春节待遇话题阅读量迅速破亿,网友们自发晒出对比图:一边是星宁员工在量子厨房享用定制年夜饭,机械臂自动雕花摆盘;另一边是小工厂工人蹲在车间吃泡面,就着冷掉的盒饭讨论计件工资。有职场博主犀利点评:“技术红利正在加剧行业分化,头部企业用高薪和福利吸引顶尖人才,而中小公司却陷入‘低薪—加班—留不住人’的恶性循环。”
沈知意注意到了这场舆论风暴。深夜,她坐在办公室调出中小企业用工数据:全国制造业平均加班时长超40小时\/月,高新技术行业过劳率达67,而这些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足星宁的1\/10。“或许我们能做些什么。”她在高管会议上展示新方案,“开放星宁的智能管理系统,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效率优化服务。”
消息传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