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两门炮!\"监工的工部员外郎指着图纸吼道,声音嘶哑,\"戚将军说了,这次海战要以火力压制!倭国人的安宅船虽然笨重,但数量众多!\"
不远处的校场上,三千名精锐正在演练新式燧发枪的齐射。士兵们身着新式轻甲,腰间别着改良版的震天雷。硝烟弥漫中,枪声如同连绵不绝的雷鸣。
\"记住!\"教官的吼声穿透枪声,\"倭国人擅长近战,绝对不要给他们拔刀的机会!三十步外必须解决战斗!\"他踢了一个动作慢的士兵一脚,\"你!想被倭刀劈成两半吗?!\"
六、战前准备(下)
宁波府的市舶司里,一群\"商人\"正在接收最后的货物。他们表面上采购的是丝绸瓷器,实则箱底藏着详细的海图和倭国各藩的情报。为首的\"商人\"接过通关文牒时,袖中滑出一枚锦衣卫的腰牌。
\"记住你们的身份。\"锦衣卫千户压低声音,\"你们是泉州林家的商队,专门经营生丝贸易。\"他指着地图,\"对马岛上的宗家已经打点好了,他们会提供倭国各藩的兵力部署。\"
码头上,水手们正在往商船上搬运货物。最底层的木箱里,装着精心伪装的测量工具和绘图器具。一个年轻的书办紧张地检查着清单,被年长的同僚拍了拍肩:\"放松点,到了博多港,自然有人接应。\"
与此同时,福州水师大营内,参将正在沙盘前推演战术:\"根据情报,倭国水军主力集中在平户一带。我军当分兵两路,一路佯攻长崎,主力直取石见!\"他的指挥棒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
七、出师之名
礼部衙门灯火通明,十几名书吏正在连夜编纂《倭寇侵琉事略》。案几上堆满了从福建、浙江搜集来的\"证词\",每一份都按着血手印。蜡烛滴下的蜡油在桌面上凝结成小山。
\"把这份再抄录三份。\"礼部郎中指着其中一份道,眼下挂着浓重的黑影,\"这个渔民说他全家都被倭寇所杀,要多用些凄惨的词句。加上他女儿被掳走的细节。\"
隔壁房间,几位翰林学士正在斟酌《讨倭檄文》的措辞。白发苍苍的周学士推了推眼镜,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跳梁小丑"不如改作"豺狼成性",更能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