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花开得格外好。”她轻声道,眉眼间尽是温柔。
贾环坐在对面,手里捧着一卷书,闻言抬眸一笑:“比去年强些,去年雨水多,花还没开透就被打落了。”
贾荃坐在中间,左看看右看看,忽然笑嘻嘻道:“三哥,咱们待会儿去哪儿钓鱼?”
贾环合上书,揉了揉他的脑袋:“去溪云亭,那儿水清鱼肥,还能野炊。”
正说着,车外传来一阵马蹄声。贾环掀帘一看,竟是贾宝玉骑着匹白马追了上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清客相公。
“环哥儿!”宝玉勒马停在车旁,额上沁着细汗,显然是赶路而来,“听说你们要去溪云亭?我也去!”
贾环挑眉:“你不是在家备考吗?怎么跑出来了?”
宝玉摆摆手,笑道:“整日闷在书房,人都要发霉了。今日天气好,正好散散心。”
黛玉掩唇轻笑:“宝二哥倒是会偷闲。”
宝玉挠挠头,也不恼,反而凑近车窗,低声道:“林妹妹,待会儿我钓条大鱼给你炖汤喝。”
贾环轻咳一声,不动声色地挡了挡:“宝二哥,咱们还是快些赶路吧,再耽搁,日头该毒了。”
宝玉哈哈一笑,扬鞭先行。贾环放下车帘,见黛玉神色如常,这才放下心来。
午后,贾政正在族学里踱步。如今的贾家族学早已不是当年那几间简陋的屋子,而是扩建成了三进院落,青砖黛瓦,书声琅琅。
萌学班里,五六岁的稚童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字经》,初学班的少年们则伏案习字,笔走龙蛇。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后院新建的大学班——这里专为已中举的学子开设,讲的是经义策论,甚至还有朝堂实务。
贾政站在窗外,听着里面一位翰林出身的先生讲解《资治通鉴》,不由捋须点头。
“老爷。”身后传来贾代儒的声音,“这是今年新录的名单,已有十二名举人、三名进士出自咱们族学。”
贾政接过名册,细细翻看,眼中满是欣慰:“贾兰外放知县,政绩斐然;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