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通过计委渠道递了《内情通报》,听说用了‘浪费资源’‘个人主义’这些词……”
窗外传来卡车轰鸣。陈二海掀开窗帘,看见几个工人正往下撕《国民日报》的张贴栏。
远处办公楼里,郑教授挥舞着拐杖在和什么人争吵。
“首长有什么指示?”
“要求我们‘正确对待批评’。”钱思远苦笑,“但有个消息——《晨光报》来了个记者,指名要见你。”
第二天清晨,陈二海在厂门口见到了苏晓彤。
这个扎马尾辫的姑娘看起来不像记者,倒像刚毕业的大学生。
但她递来的介绍信盖着鲜红的社章,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全是采访记录。
“陈总工,我想做个深度报道。”她开门见山,“关于真正的技术革新。”
陈二海注意到她军绿色挎包里露出半截录音机。
带她参观车间时,苏晓彤的专业提问让他惊讶——她能准确指出光刻机改造的关键节点,甚至知道大苏最新的曝光技术。
“我父亲是常春光机所的。”参观结束时她突然说,“你们用的双工件台设计,比东海厂引进的那套先进一代。”
午休时间,苏晓彤从包里取出份文件复印件:“您应该看看这个。”
《关于技术引进的座谈会纪要》,日期是三个月前。陈二海一眼看到邹志刚的发言记录:“……与其浪费资源搞自研,不如集中外汇引进老美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