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沙沙声中,邹志刚的声音格外清晰:“国产化?等我们搞出来早落后二十年了!老外巴不得卖设备,何必自己折腾?”
“谁提供的这些?”陈二海手指发颤。
“不能说。”苏晓彤收起录音机,“但可以告诉您,社里派我来,是因为接到了上级指示。”
“上级表示,技术引进没有错,但自主创新也不能丢,所以……”
陈二海点了点头,开始配合起她的采访来。
不过中午刚吃过饭,下午的采访又被一群人的到来打断。
三辆挂着部委牌照的轿车开进厂区,带队的是个陌生面孔。陈二海后来才知道,这是计委新成立的“技术引进论证办公室”。
“例行调研。”领头的周主任态度和蔼,却要求查看所有进口替代设备的清单。苏晓彤的相机刚举起,立刻被随行人员制止:“内部资料,不得拍摄。”
当晚,陈二海在办公室整理应对材料时,老工人赵建国带着七八个工友闯了进来。
“陈工,咱们不能任人欺负!”老赵从工作服掏出皱巴巴的信纸,“大伙儿联名写了信,您给把把关。”
信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倔劲:“……说我们设备落后?那为啥良品率比东海厂高?王彩凤用纺织机改的绕线器,效率提高三倍还不费外汇……”
陈二海眼眶发热。他正斟酌修改意见,电话铃刺耳地响起。是刘雅,声音急促得变了调:“快看今晚《内情通报》!邹志刚的内参被摘发了!”
钱思远派车送来的复印件还带着油墨味。在《部分项目存在盲目创新现象》的标题下,901项目成了反面典型。最致命的是最后一段:“……个别科研人员热衷搞‘小而全’,背离‘引进消化’的正确方针……”
“这是要定调子啊。”钱思远在电话里叹气,“明天部里开吹风会,你做好思想准备。”
挂掉电话已近午夜。陈二海发现苏晓彤竟还在传达室等他,军绿挎包上落满夜露。
“我拿到吹风会名单了。”她递来一张纸,“注意打星号的那几个。”
名单上有二十多个名字,三个被红笔画了星:中央通讯社国内部,还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