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海扔下正在批改的作业冲进去时,看见三个学生灰头土脸地站在烟雾中,实验台上散落着炸碎的玻璃器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味。
“老……老师!”班长张建军结结巴巴地解释,鼻尖上还沾着黑灰,“我们想复现您说的分子筛提纯法,但是……”
陈二海快步上前检查实验记录本,突然笑出声:“乙醇浓度算错小数点了。”他指着某行数据,“这里应该是015mol/l,你们写成15了。”
雷书瑶从烟雾里钻出来,白大褂袖口烧焦了一块:“老师,我们按化工手册操作的,谁知道……”
“手册是理想条件。”陈二海挽起袖子,从工具柜里翻出几个烧杯,“来,教你们个土办法。”他顺手摘下雷书瑶发辫上的橡皮筋,“借用一下。”
当彭庄推门查岗时,看到的场景让他眼镜滑到了鼻尖:陈二海和学生们蹲在地上,正用橡皮筋、钢笔和女生的发卡组装某种奇特装置,过滤瓶里缓缓滴下的液体泛着奇异的蓝光。
“成何体统!”彭庄刚要发火,突然瞥见滤纸上析出的六边形晶体,“这是……硅烷晶体?”
“用雷书瑶的发卡当催化剂。”陈二海得意地举起试管,里面的晶体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纯度只有89,但做演示实验够用了。”
彭庄哼了一声,却悄悄把方法记在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临走时他突然转身:“对了,下周三的公开课,你来讲《非常规材料应用》,教育部领导们要来听。”
这个消息把陈二海吓得不轻。
公开课不仅关系到系里的考评,更是他教师生涯的第一次重要亮相。
而他现在连标准的教案格式都还没完全掌握。
“怕什么。”雷书瑶不知从哪冒出来,怀里抱着厚厚一摞笔记本,“我们帮你整理讲义——马胜田负责画示意图,他上学期工程制图拿了满分。”
傍晚的教室里,陈二海被学生们围在中间。
马胜田在黑板上画着夸张的漫画: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铁锅,里面煮着标有“硅料”字样的方块,锅铲上赫然写着“自主创新”四个大字。
“老师,这段一定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