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海站在教师宿舍的书桌前,手指快速翻动着刚从总装部调来的《微电子学发展白皮书》,钢笔在笔记本上留下一行行锋利如刀的批注。
“陈老师,您起得真早。”宿舍管理员老张惊讶地看着他门口已经擦得锃亮的皮鞋,“彭主任说您今天第一节课是八点的。”
“提前备课。”陈二海合上笔记本,露出封面上“901厂技术总师”的烫金字样。
他利落地打好领带——不是普通系法,而是军工系统特有的防松结,确保在剧烈活动中也不会散开。
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雷书瑶抱着一摞资料险些撞上他:“陈二海……不对,陈老师!这是您要的去年实验课事故报告。”
她喘着气补充,“马胜田在调试您设计的那个示教板,但三极管阵列……”
“反向电压接错了。”陈二海不等她说完就断言,从公文包取出张图纸,“把这个给他,注意第三脚接地。”
上课铃响前十分钟,电子工程三班教室已经座无虚席。
除了原本陈二海自己招进来的那些学生。
教室里还多了几个熟人,包括雷书瑶、马胜田等星火学社成员。
都将陈二海的课选做了自己的选修课。
所以现在他们这些往日的同学,也都成了陈二海的学生。
陈二海大步走上讲台,军工厂培养出的洪亮嗓音瞬间压住了所有窃窃私语:“把教材翻到第153页。”
他手指轻叩黑板,“今天讲光刻工艺改良——但不是书上这些过时方法。”
粉笔在黑板上划出锐利的线条,一个精密的光刻机结构图逐渐成型。有学生倒吸冷气——这比教材上的示意图复杂十倍不止。
“前段时间我在西北某厂,”陈二海故意隐去901厂的名字,“用纺织机传动机构改进了这台设备。”
他突然转身,粉笔精准指向马胜田,“解释下为什么选用谐波减速器?”
马胜田张着嘴呆住了。雷书瑶小声提示:“精……精度?”
“0003毫米的重复定位精度。”陈二海敲敲黑板上的数据,“这是军工标准,但原理你们应该在《机械原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