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从门外匆匆进来,递过一份电报:“猛硐哨所急电,敌军电子侦察机活动异常。”
陈二海扫了眼电文,嘴角微微上扬:“果然上钩了。”他转向操作台,“启动二号方案,所有诱导信号转为主动模式!”
晚上七点五十分,整个团队屏息以待。陈二海将录音键交给张卫国:“把接下来的每一秒都记下来,这将是电子战史上的经典案例。”
八点整,广播里响起庄严的铜管乐。
当《1812序曲》进行到炮声片段时,陈二海猛地按下发射键。
监控屏幕上,代表诱导信号的绿色波形瞬间覆盖了正常广播频谱。
“他们收到了!”雷书瑶指着突然活跃的监测仪,“正在解析我们的假参数!”
陈二海紧盯主控台。根据设计,这些假参数会误导敌方系统将广播信号识别为“友军炮击坐标”,进而触发自动修正协议。
最致命的是,他特意在参数中植入了自毁代码——当系统第三次校准时,会反向烧毁高频放大器。
八点十七分,监测仪突然爆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张卫国激动地拍桌:“成功了!他们前线指挥所的发射机过载了!”
几乎同时,周毅的对讲机里传来边境观察员的呼喊:“敌军阵地出现异常!多部雷达突然关机!”
陈二海却没有庆祝,他快速翻看张卫国的记录:“还差最后一步……”他调整发射机频率,“现在发送真正的致命一击——”
这是一段特殊的噪声信号,模拟电子管过载时的电流杂音。当它混入敌方通讯频道后,会诱使那些老旧的苏制设备启动“保护性关机”程序。
八点三十三分,边境发来捷报:敌军整个电子战网络瘫痪,前沿观察哨看到技术人员正在紧急拆卸天线。
“漂亮!”周毅难得露出笑容,“总部要给你们记功!”
陈二海却突然摘下耳机:“不对……太顺利了。”他调出频谱记录,“莫斯科方向的基准信号为什么还在?”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确实,代表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