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4)页
,亲自裁定今古文经争议,将《论语》列为官员必修课,太学考试增加 \"实务策论\";
    礼仪下乡:派儒生到郡县推广 \"三老制度\",每乡设 \"敬老亭\",六十岁以上老人持 \"敬老券\" 可免费领粟米,相当于建立 \"基层儒学驿站\"。
    泰山的儒生孔安国,看着新刻的《礼记》石碑,老泪纵横:\"窦氏乱礼十年,如今皇帝让儒学重回庙堂,吾等儒生,终见天日。\"
    刘肇对文化的重视,堪比 \"企业知识库建设\":
    皇家图书馆:在东观设 \"秘书监\",派班固任负责人,整理《汉书》未竟部分,收罗天下典籍,允许太学生借阅;
    方言调查:下诏 \"各郡上风俗歌谣\",派应劭编写《风俗通义》,相当于启动 \"东汉版方言保护计划\";
    教育扩招:在郡国设 \"官学分校\",每县至少一所,允许平民子弟免费入学,教材统一使用《白虎通义》简编版。
    会稽的书匠李师傅,忙着雕刻新教材,对徒弟说:\"皇帝这是要让天下孩子都读书,窦氏当年烧的书,如今一本本都补回来了。\"
    刘肇的治国,处处透着 \"破局者\" 的智慧:
    权力观:不搞 \"绝对集权\",给班超西域自治权,让三公九卿有实权,形成 \"中央 - 地方 - 边疆\" 三级制衡;
    民生观:从 \"灾后补救\" 到 \"灾前预防\",建立常平仓、推广抗灾技术,把 \"危机公关\" 变成 \"风险管理\";
    人才观:打破门阀垄断,推行 \"实践考核\",让寒士有了上升通道,官僚系统注入新鲜血液。
    当他在永元九年巡视泰山,看着百姓安居乐业,突然想起十四岁那年的北宫之变。那个在窦氏阴影下背《韩非子》的少年,如今已能从容应对天灾人祸。他知道,前方还有鲜卑寇边、羌人叛乱,但至少,他已为东汉王朝打下了 \"柔性治理\" 的底子 —— 不是靠铁血手腕,而是靠制度创新;不是靠祥瑞迷信,而是靠民生实惠。
第(4/4)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陆一鸣苏蓉蓉让你重生弥补遗憾,你却霸占校花陆一鸣苏蓉蓉重生:开局和校花共睡一床陆一鸣苏蓉蓉狂龙出山老婆身家都千亿了,我该不该躺?末日加点:我带兄弟砍翻末世密宗:修罗鬼修斗罗:紫煌耀阳,日月山河永在快穿:路人甲被男主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