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优先级,以邦的快充技术和东瀛的材料\/工艺。”林轩继续道,“快充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另一个关键。而东瀛在基础材料和工艺上的积累,对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这两个方向,我们可以采取‘多点布局、适度投入’的策略。寻找1-2家最有潜力的团队或公司,进行天使轮或a轮的战略投资,获取技术授权和优先合作权即可。”
“至于mit的固态电池……”林轩顿了顿,“技术非常酷,非常颠覆,但距离商业化至少还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现阶段,保持关注,建立联系,以‘学术赞助’或‘联合研究’的名义,给一点象征性的资金支持,维持一个良好的关系就足够了。不必投入过多资源。”
精准的判断!清晰的优先级!果断的决策!
理查德·刘和sia团队如同得到了最精确的导航地图,立刻兵分几路,按照林轩的指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新一轮的“播种”行动。
其中,最重要的目标——锁定斯坦福大学的硅负极技术研究团队,由马克·安德森亲自负责。
这一次,启明芯展现出的,不再是收购时的“咄咄逼人”,而是作为战略投资者和技术合作伙伴的“诚意满满”。
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数百万美元的、远超其他投资方的研发资金。
更重要的是,他们向研究团队开放了启明芯未来移动产品对电池性能的详细规格要求和技术路线图——这是任何电池技术研究者都梦寐以求的、来自顶级应用场景的“第一手需求”!
他们承诺,一旦该团队的技术在实验室阶段取得突破,启明芯将利用其强大的工程能力和供应链资源,协助其进行中试、优化生产工艺、并对接全球顶级的电芯制造商,帮助他们将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可以大规模量产的产品!
他们甚至提出,未来可以共同投资数十亿美金,在中国大陆建立专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