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到了苏州、杭州,要吃刀剐油炸朱勔的人,又该有多少?
想到这儿,为了平叛大业,童贯内心也不由动摇起来,再也不敢随便考虑严惩赵子称的事儿。
“看来要把江南的下情,如实上达官家,也让官家看清江南民意。这个节骨眼上,若是公然严惩赵子称擅杀朱勔的罪行,怕是会让方腊一发不可收拾。还是等先灭了方腊再说,不可操之过急。”
童贯如是想着,心情沉重,也没心思吃面人了,只把那根没有捏人形的普通油条吃了,便回到了下榻处,再另外吃好的。至于捏了朱勔父子形状的面人,直接就被童贯扔了。
……
童贯当晚乏了,并未再处理军务,次日一早,才继续理事。
左右也帮他整理出了更多待处理公文,以及一两份昨晚童太尉入睡后、才新送来的军情。
童贯继续看江南各州上报的情况,首先就看到湖州知州魏宪之前的一份奏报,立陈朝廷对朱勔的惩罚不够严重,应该更激烈一些才好稳住江南民心。
童贯扫了一眼便丢在旁边了,懒得看这种老生常谈。
第二封,倒是让童贯全神贯注起来,因为那是苏州知州赵霖、权通判赵子称、团练董超联署的,文中说,相关情况,已经上报朝廷官家,但也给童太尉这里“抄送”了一份。
童贯仔细看了一下,这才恍然,有些懊悔自己昨晚没熬夜看这份。
书中由苏州知州赵霖主笔,提到“朱勔此前因不愿接旨领罪,私自畏罪潜逃,遇太湖水匪报复而亡。为避免战时涨方腊锐气,苏州官军歼灭水贼、夺回朱勔尸身后,决定再斩其尸以收民心、安州县”。
具体细节不用赘述,无非就是赵霖、赵子称他们商量好的那套说辞。那说辞也确实有一点漏洞,不过战时地方上三个主官都这么说,上面也没法追究了。
“原来其中还有如此隐情……这么说来,那赵子称的狂妄胡为,倒是可以免罪免去七八分,但要想完全无罪,还是不可能的。他这是扫了官家的脸面!
要杀朱勔、平民愤,也该恩自上出。是官家要杀朱勔,这样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