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也非常需要一桩胜利来稳住人心,稳住皇帝对他的信心。
原本历史上,童贯刚赶到江南,就遇上了秀州统军使王子武在秀州防守反击、击退方腊的捷报,所以对王子武等人大加重赏,第一时间报到汴京,作为平叛的正面典型,也将秀州之战宣传成了“平叛的转折点”。
这一世,等于是赵子称的战功,赶上了原本时空王子武那些功绩,然后被树立成了正面典型。
汴京这边,赵佶收到的江南来的前后两个消息,时间差比童贯要大得多。
赵佶早在十月的最初两天,就收到了苏州三大州级官员联署上奏的“请斩朱勔以平民愤”折子,其中详述了赵子称的便宜行事举动。而后来那道赵子称大胜的战报,则是隔了五天之后才收到的。
相比之下,童贯看到这两个消息,只隔了一天时间。因为第一个消息是关于内政而非军务的,没人会向在途的童贯特地通报,童贯是“掉线”了一段时间的。
而赵佶从始至终没有“掉线”,他看到的消息时间差也就很正常,发送时有几天时间差,收到时也是几天时间差。
因此赵佶在得知那个远房侄儿把死于贼手的朱勔又公然杀了一遍后,着实是非常愤怒。
赵佶的政治头脑和权术水平,其实犹在童贯之上,所以他也第一时间就意识到,那个远房侄儿是“自收其美名、而归恶于君父”。
但赵佶也知道,眼下正是平叛的关键时刻,所以再不爽也要先按下不表。
于是,他就足足气了五六天,每天都觉得浑身不得劲,连他的爱妃刘贵妃都不敢招惹他。
直到十月初九这天,苏州、湖州大胜的捷报,终于送到汴京。
大捷的消息,是大宦官梁师成亲自送到赵佶面前的。这种在皇帝面前报喜、让皇帝开心的事情,当然要亲自做了。
蔡京、王黼都没能抢到这个机会。
“官家!大喜啊!苏州大捷!湖州大捷!歼灭贼众三万!斩其两路贼将!”
赵佶听说时,第一反应还以为是童贯打了胜仗,不由颇为欣喜:
“哦?童卿进兵如此神速?一个月不到就抵达了苏、湖,还立刻投入了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