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4)页
?童卿不愧是国之柱石!”
    梁师成一愣,随即解说:“童太尉确实已经赶到了江南,不过如今才刚到镇江,而且只有先锋轻骑抵达了。步军主力十余万,至今还在淮河一线,最快的已到了淮阴。
    苏、湖大捷,是江南本地的厢军打的。”
    赵佶不由愕然,随后才展开捷报,细细查看。
    “赵子称于万军之中,斩杀来攻湖州的贼军主将?身先士卒,一鼓破敌?三日两战,斩首八千?嘶……”
    赵佶呆滞了半晌,又翻来覆去回去看封皮,结果发现这个捷报是有童贯背书的,后面还附了童贯本人的分析和贺喜的话。
    如果连童贯都认了这个战绩,那绝对是不会有假的了。
    只是此事太过匪夷所思,赵佶还是反复让人查验了童贯的印信、笔迹。好在梁师成也猜到了皇帝会震惊疑惑,所以把相关工作都做得很扎实,皇帝想验什么就验什么,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赵佶神思恍然,不由想起一年多前,自己在艮岳和樊楼时,见过那个远房侄儿。
    当时对方留给自己的印象虽然不错,但充其量赵佶也就是觉得“此子与楷儿相若仿佛,都是宗室里年轻一辈的才学翘楚”,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毕竟两人的接触太少,了解很片面。
    赵佶对赵子称其他方面不了解,也就下意识代入了自己的三儿子郓王赵楷,觉得“赵子称的其他方面,肯定也跟楷儿差不多吧”。
    现在看来,怎么可能差不多!自己儿子赵楷,在武功方面,绝对跟赵子称不是一类人!
    去年怎么就没看出来,这么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居然还会武?
    赵佶的震惊,简直比童贯更甚数倍。因为童贯是从未见过赵子称的,也就不存在第一印象,就不可能出现认知反差。
    赵佶是见过赵子称的,正因为见过,才觉得反差愈发剧烈。
    赵佶怎么都没法把去年那个妙语连珠侃侃而谈“天子之德在安民、为何当年太祖皇帝就该传位给太宗、才能全我大宋代周之德”的侄儿,跟万军之中阵斩敌军主将首级的形象联系起来。
    (本章完)
第(4/4)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亡灵之息一纸戏言,小神医下山成婚傲娇世子太毒舌?追妻火葬场吧你我踩死条虫子,你说我屠了条龙?重生后,黑化反派的自救计划万古第一婿抛夫弃子求真爱,被白月光渣了你找我?烽火燃血超时空交易,开局交易一吨黄金九变屠神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