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刘将军或韩指挥使尝试这么做了,我可以给你们作证,证明你们顺利把信送到了,我还可以让苏、秀、湖三州的官员,设法联署为你们作保。
诸位请想,如果最后杭州保住了,他们没收到信,这事儿也没人会去细问,大不了我们就不上报你们的这个送信鼓舞士气的壮举,当什么都没发生。
如果杭州最后没保住,城内官兵必遭屠戮,到时候也死无对证了。而且,只要杭州陷落,必然说明城中将士、官员士气低落,民心动摇,否则以杭州坚城,不至于多守二十天都守不住的。
自古据坚城而守者,守数月都是稀松平常的,杭州又不缺粮,方腊又没有重型攻城器械,只要三个月内失守,必然是人心不稳导致,与外人无碍。”
刘、韩二人一听,这个法子倒是不错,可以帮着他们堵住将来被人嚼舌头的风险,这样就不会再有人说杭州该不该丢、有没有可能救回来的问题了。就算杭州最后丢了,百分百责任都是杭州守官的。
当然,韩世忠还是决定尽力送信,他武艺超群,擅用一张数石拉力的克敌弓,非常强劲,能将箭矢射出三百步。由他带着一队骑兵、杀到杭州城外把箭书射进城中,告诉守军朝廷援军就快到了,也算是尽力了。
如果这样杭州城还是没守住,那就真是城中文武该死了——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因为方腊此前的动摇和蛊惑能力真是超群,而且守将也有可能觉得这种射信的人提供的是假消息,是朝廷派来骗他们,只为让他们多守一阵子、多给朝廷和昏君卖命死人。
以赵佶末期的统治,和他在江南的不得人心,被人这么揣测猜忌,也是很正常的。
“不管了!赵通判提供的法子是好法子,我们目前兵力不够直接跟方腊决战,除了设法送信给杭州守军、激励他们拖住以外,还能做什么呢?
虽然赵通判是为了帮我们免除将来可能的罪责,但俺韩五还是要尽力为之!到时候我就带我本部骑兵,设法突到杭州城外射箭书!咱不玩虚的,一定要真的把箭射上城墙。”
……
几人计议定了,当天便做好了出兵规划。
次日一早,赵子称带着湖州苏州这边的厢军,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