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大军走得比较快,日行了近八十里,到南边的另一处县城、入城过夜,并未选择野外扎营。
再往后,行军速度就放慢了些,因为距离方腊控制区越来越近了,走得太快容易被方腊的拦截部队撞上、被迫陷入野战。
所以赵子称吩咐的具体规划,便是“结硬寨打呆仗”,每天只推进三十里,而且主力向前推进时,来路上的营寨也没必要全部拆毁,宁可重复施工多备些材料、多做点准备。
这样距离的推进,哪怕方腊注意到了他们,并且调动主力过来拦截,赵子称也能立刻缩进营中,打一场守营战。
而不至于因为时间过于仓促、被迫拖入更无把握的野战。
与此同时,这样的结硬寨打呆仗,也能让己方的出兵声势更大,让方腊更容易注意到这路人马、并投入更多的重视,为杭州方向减轻围攻的压力。
果不其然,在赵子称出兵后的第四天,方腊军就对赵子称的援军做出了非常大的反应。
方腊也吸取了之前石宝、邓元觉先后死在赵子称手上的教训,这次没敢再分兵。
除了留下围堵杭州城各门的必要力量外,方腊把其余主力都尽量抽调过来,往杭州和秀州交界的盐官县方向机动。试图集中优势兵力,一口吃掉赵子称部。
但赵子称当然不会让方腊得逞,他最后一次扎营,是位于盐官县再往西南、出城大约三十里处。
盐官县距离杭州治所钱塘县,大约是九十里路。
从盐官县往西南再走三十多里,大约就相当于后世的海宁一带了,距离钱塘县就只剩五十多里路了——当然宋朝的时候,海宁还并不是一个县,只是一个小镇。
方腊大军赶来时,赵子称已经提前让人收缩兵力,固守营垒。他的营地东南侧濒临钱塘江,又有镇江来的水军战船保护侧翼,所以完全不怕方腊的包围。
就算方腊把赵子称营垒的陆上三面彻底围住了,死战激战之后赵子称确实守不住,他也还能靠着钱塘江边的战船,走水路撤走。
而方腊作为刚起兵几个月的农民军,是没有大船水军的。哪怕方腊能凑出大量的人手打水战,但他用的战船始终是短板,只能是民用的小渔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