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8)页
间还真有个作家来所里体验生活,却怎么也看不出耐得住寂寞,一来就叫嚷着要到女队蹲点儿,去记录女犯人“灵与欲的碰撞”。在假寂寞面前,真寂寞倒成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儿。唯一让杜湘东仍感不痛快的,是有时回警校去参加同学聚会。那些分在重要岗位的同学都热衷于吹嘘最近又破了什么大案要案——这两年的案子的确多了,也变得光怪陆离了——什么在歌厅里贩毒的,冒充港商诈骗的,还有承包了个印刷厂,白天印党员学习材料晚上印裸体扑克的。光荣负伤的同学更会撩起衣服展示伤疤,还不忘对杜湘东告诫一句:“哥们儿好不容易把人抓进来,你们可得看好了啊。”
    心里一不痛快,聚会也懒得参加了。有时一想,留京以后别说没交上什么新朋友,就连老朋友都慢慢淡了,这实在有点儿悲哀。但再一想,什么日子不是过,如果总能这样,人简单着,嘴新鲜着,心寂寞着,那其实也挺好。
    至于重新想起那个三年之约,是因为杜湘东要结婚了。这说来有点儿不可思议:一个生活在荒郊野外的单身汉,想结婚简直比动物园里的大熊猫配种都难。其实还是拜所长所赐。那两年什么地方都在搞创收,看守所的经费本来就紧张,于是也创。项目之一,就是替轻工业局下属的食品公司搞加工。所里组织犯人生产冰棍里面的那根棍儿,每个礼拜打包运到菜地另一端的冷库去。刚开始都是所长亲自带人去送,去了两趟,就指名让杜湘东代劳了,并且指名让他找一个叫刘芬芳的冷库管理员交接。所长还替俩人算了账:刘芬芳二十一,杜湘东二十五;刘芬芳一米六,杜湘东一米七五;刘芬芳虽然家在北京,工作也在城里,但她就是高中毕业,编制是工人,杜湘东虽然是外地人,常年驻守在郊县,但却是大学毕业,编制是干部……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怎么算怎么“登对”。
    杜湘东被催着去了两趟,果然喜欢上了这个长了一双小说《丹凤眼》里的丹凤眼、留着电影《小街》里张瑜的发型,从侧面看比从正面看更有风情的冷库管理员。刘芬芳呢,想必也是喜欢他的。虽然她见到杜湘东的时候冷冷的,不爱说话,但要是有一个礼拜她从城里赶到冷库,而杜湘东恰好有事儿没去,再下个礼拜见面的时候,那种冷淡就会变得更冷,冷得简直像在赌气了。这些表现杜湘
第(3/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废柴修真记洛尘张小曼权力巅峰:重回商界当大亨张小曼洛尘二婚嫁豪门被宠疯,前夫和儿子眼睛哭瞎穿越1961:分家后,我盖房屯粮肉满仓!举报我卖假药,病情复发你哭啥?直播算命养三崽,大佬们抢着当正宫致命偏宠,顾少步步诱哄洪荒之燧火不熄太阳神体:从为仙女解毒开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