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应用范围便越来越广,并且突破了宗教题材的限制,开始印刷诗文、传奇小说等内容作为商品进行售卖。
张岱在长寿寺这里发现印刷产业一条龙,虽然让他有些意外,但细想之下也在情理之中。
“寺中有模勒院,相关僧祇户与众杂工皆为模勒院所管。”
惠安和尚见张岱对此事这么上心,于是便又从一堆事簿当中翻找,找出来更多的相关内容摆在张岱的面前。
张岱当即便拿起这些事簿逐一浏览起来,发现长寿寺这一行当经营的时间还不短,早在创寺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刻板印刷弥勒佛画像布施给信众们。
当时还是武周年间,而长寿寺更是武则天下令建造,其人为了营造自己的神圣性,又标榜自己乃是弥勒佛转世,所以当时长寿寺做这些事当然也是存在着一定的政治目的。
但是等到神龙革命后,相关的财政补贴便停了下来,长寿寺只能自己去找饭辙,这个印刷产业也一度中断,直至数年前其前任寺主执掌寺务后,才又利用原本的产业技术和匠人们搞出平安笺之类的文创产品,使得这一传统产业再次焕发生机。
张岱又翻找到距离最近、记录也最完整的产业记录,发现这个模勒院尤以去年营收最高,见利足有八万贯钱帛之多!
虽然近来他常常讨论几十、乃至上百万贯钱帛,但并不意味着八万贯就少,谁家如果能有一项稳定收益数万贯钱帛的产业,那真是做梦都要笑醒!
长寿寺模勒院所出产的平安笺一类文创品,也不是什么面向高端客户的礼佛产品,诸如魏林以此作为登门拜访自己的礼品,其真正的受众还是往来洛阳的市井平民。
从这些人手中每年都能获取多达数万贯钱帛的利润,足见这个行当利益实在是非常的可观!
不过张岱真正看重的还不是其商业表现,钱到了一定的地步真的就只是数字,如果不能凭借钱财去进行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和改革,那么多赚一点和少赚一点也都没有任何意义。
就拿现在的张岱而言,他固然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大富大贵,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