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在这盛唐时节绝对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内,其作用绝不止局限在传播一些宗教内容,文化的进一步推广与下沉也是印刷术发展并成熟的结果之一。
张岱想要更加细致的去了解模勒院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模式,于是便请惠安和尚安排沙弥带自己去模勒院看一看。高承信还在专注的翻看质库的账簿,也并不分心过问此事。
长寿寺规模不小,其内部分为数个僧院,模勒院便属于其中一个,位于寺庙的西南角,伊水入城由其院南穿城而过。
张岱刚刚走近这里,便闻到一股比较浓烈刺鼻的油烟味道,不免便皱起了眉头。他发现寺中其他僧人都鲜少靠近这里,显然也是因为受不住这气味所致。
模勒院占地面积并不小,像是一个小型的社区,沙弥带张岱走进来后,便见到许多男女在屋舍前后和院落间活动着。
这院落里摆着成排的木架,上面晾晒着纸张,南面靠近伊水的地方有一大片池塘,里面泡满了造纸的原料,散发出一股沤烂的气息。而刺鼻的油烟味则是从沿河的几间房里传出,听沙弥的介绍那里是墨房。
除了造纸和造墨的场所之外,雕版房和印刷房连接在一起。由于当下寺庙还处于封禁状态,因此这些僧户们只是生产和储备纸墨用料,并没有开始印刷。
张岱来到雕版房里,这里储存着大量的刻板,还有数名雕版的匠人正在将桐油刷在雕版上进行保养。
“你等且先行出,回答贵人问话!”
里面气息实在太呛人了,张岱站在门口,示意沙弥入前去将几个匠人唤出问话。
几个匠人都不是寺中僧徒,样子比较局促木讷,被唤到门口处后便更加的紧张。
“你们不要害怕,我只是来问一问这些雕版几事。这些雕版何物所造,造成一版用时多久,一般能用多少次……”
张岱基本上是个行业门外汉,问题也很多,几个匠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回答问题也是磕磕绊绊的,但在张岱的耐心询问下,倒也将张岱的疑问解答个七七八八。
当下的雕版印刷技术远比他想象的发展更加成熟,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