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有着kr美妆的品牌,口碑,效果,不会为销量发愁,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收益。
后者则是自主品牌,这个算是王芝颖自己的资产,有赚有赔。
赚了算是自己的,赔了也没关系,有前者能够输血救命。
如果放在汽车领域,并且不考虑政策原因的情况下,那就是长安和马自达的关系。
长安不但给马自达造车,同时他也拿钱投资自己的厂,自己研发自己造。
唯一不同的是,马自达半死不活,长安却给自己做起来了。
王芝颖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她怕哪天kr美妆突然暴毙,所以有了一点启动资金以后就想着向国产化靠拢,这才是趋势。
但不幸的是,kr品牌还没死呢,“魅力日记”就先死了。
用人有问题往后连带着就是一连串的投资失败。
“魅力日记”在第八个月就已经进入了盈利,并且在市场上稳步增长。
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这个时候就应该扩大生产线,雇佣更多的工人,从而提高产量,并且将一部分资金投入研发。
但傅文斌可没这么干,他选择收购了几个濒临倒闭的小品牌,并购进了“魅力日记”。
这对资金和产量可谓是巨大的压力,资金链很容易断裂。
就这样靠着代理kr品牌的利润输血,拆东墙补西墙,苦苦支撑了一年多。
紧接着就是资金链突然断裂,一个环节卡住以后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后面的齿轮就全都不转了。
账上没有现金,“魅力日记”无法按照与kr的合同在新季度购入相应数量的货物,从而引起了解约。
丧失kr品牌的代理权以后,公司就更转不动了,渠道商不再购入新货,合作方纷纷追讨尾款,“魅力日记”直接暴毙死掉。
直接原因是决策出现失误。
间接原因是王芝颖的用人问题,员工能力问题,还有员工与岗位不匹配度的问题。
后者无法清晰透明的收集市场信息和数据。
全公司上下那么多人,那么多高管。
没一个人懂商业逻辑,没一个人把这个市场看明白。
她们不死谁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