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跳转三十载)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行至辽东城下时,命人停驻祭旗。老将尉迟恭捧着酒坛,望着漫山遍野的白骨感叹:\"此皆隋时遗骨也。\"太宗皇帝身着素服,亲自用金爵斟酒,泼在乱葬岗上:\"朕今日为父老雪耻,亦为忠魂安魄。\"
当军士们收敛骸骨时,发现一具明光铠残片上,竟用刀刻着\"苏\"字。消息传到中军帐,李世民忽然想起年轻时见过的那位冷面校尉——那时他随李渊入长安,曾在城头见过一人一骑,银枪上挑着突厥可汗的首级,身后跟着一群衣不蔽体却战意犹存的隋军残兵。
\"传旨,\"他望着辽水方向,\"将这些骸骨悉数以军礼安葬,立"忠烈祠",春秋享祭。\"言罢,从袖中取出一卷旧书,正是当年苏定方在涿郡城门题的《吊古战场文》残稿,\"苍苍蒸民,谁无父母\"字迹虽已模糊,却仍透着股铁血苍凉。
夜风掠过辽东古战场,吹起新立的墓碑。那些曾在雪地里啃树皮的少年,那些用陌刀劈开箭雨的勇士,终于在三十年后等来了一场迟到的葬礼。而此时的苏定方,正随太宗皇帝站在安市城上,银枪在阳光下划出冷冽弧光——他知道,属于真正的盛唐铁骑的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