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历史的进程,石延年最后也没有考中进士,而是听从了宰相张知白的劝告,有条件靠家里就靠,没必要非得跟自己较劲。
难不成等你七老八十考中进士后再当官,今后还如何延续家族的荣耀,为百姓,为朝廷做事啊?
柳三变却是晓得石延年的缺点:
“曼卿,你读书只通大略,不专治章句,能考上应天书院便是幸运,若是想要更进一步,还是要苦读诗书才行。”
宋煊惊诧的看了柳三变一眼,他属实是久病成医了,但却医不了自己个。
石延年承认柳三变说的对,他现在是越来越心浮气躁,一有些事,便想要饮酒。
先快活快活再说其他。
他很喜欢那种“微醺”的状态!
宋煊不知道他们的功底,但是按照固有印象老落榜生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觉得自己啥都熟悉,可一到见真章考试时,就全都陌生。
“按照柳兄的说法,石兄还需要加强基本功,方能更进一步。”
柳三变摆弄完了石延年,又热切的看向宋煊。
“若是柳兄心态不行,俺觉得你还是要先进一步的进行脱敏训练。”
宋煊饮了口凉浆:“柳兄多参加考试就行,考的麻木了,兴许心态就不一样了,参加任何考试心里不紧张了,兴许柳兄就能考出来。”
柳三变想了想,倒也是一种思路。
本来就是想要与宋煊求取宝贵经验的,届时游学也可认真请教一二范掌教。
“那十二郎平日里是如何温习功课的?”
“俺的法子是笨法子。”
宋煊又给柳三变讲了一下所谓的题海战术,就是做题嘛。
搜集一下历届科举考试的真题,从解试到省试再到殿试。
但是依照他的财力,如今也只是收集到了一点。
毕竟那些考题不一定会流传到民间,所有学子的试卷全都是官府进行保管。
哪怕是所谓的“满分作文”,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流传出来的。
比如那些状元试卷,有多少能保存且在民间流传?
柳三变与石延年对视一眼,他们都晓得宋煊聪慧。
但是真是没有料到聪明人反倒是使用这种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