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6)页
前往草原,册封夷男为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这一举措,仿佛为薛延陀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此后,众多敕勒和突厥部落纷纷归附夷男统治,薛延陀的势力如日中天,日益壮大。在这一时期,薛延陀与唐之间的交流使者往来频繁,草原上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穿梭于长安与薛延陀之间。薛延陀的势力还不断在东突厥的旧领土上扩张,逐渐成为北方草原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公元629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带领大军对东突厥展开反击。李靖,这位被誉为“战神”的大唐名将,身披战甲,手持长剑,率领着精锐之师,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向着东突厥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穿越险峻的山脉,跨越湍急的河流,一路势如破竹。公元630年,李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果敢的指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率领奇兵突袭东突厥王庭,成功抓获阿史那咄苾,一举消灭了东突厥汗国。此役过后,大部分东突厥人选择投降了薛延陀,还有一部分则投降了唐朝。自此,薛延陀成为了中国北方草原的主要力量。然而,出于对唐朝实力的敬畏以及自身利益的考量,它依旧选择臣服于唐,表面上维持着和平的局面。
    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看似寻常却又暗藏玄机的决定。在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同意下,他正式册封夷男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和颉利苾为夷男属下的可汗。这一举动在表面上是对夷男及其儿子们的尊重与认可,仿佛是对薛延陀内部权力结构的一种肯定,但实际上,唐太宗的用意远不止于此。
    唐太宗深知,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部落联盟的内部关系往往错综复杂,权力的平衡常常处于微妙的边缘。通过册封夷男的儿子为可汗,唐太宗巧妙地在薛延陀内部埋下了一颗分裂的种子。他希望借此扩大夷男与他儿子们之间的权力分歧,让他们在利益与地位的争夺中相互制衡,从而削弱薛延陀作为一个整体对唐朝的潜在威胁。这种“以夷制夷”的策略,是唐太宗在处理边疆事务时的拿手好戏,他通过巧妙地利用部落之间的矛盾,达到了维护唐朝边境安宁的目的。
    然而,就在唐太宗精心布局的同时,北方草原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公元639年,唐太宗再次展现出他的雄才大略,派遣大将侯君集对高昌发动了军事行动。高昌地处西
第(4/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规则怪谈:贫道从不开挂!绑定生子系统后成为人生赢家穿越女尊:女皇有座岛,男多女少仙道方程式追杀我CP的第1001个副本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重生九零之梅开二度勿扰快穿:高薪任务完成中小白花穿书:国公府黑心莲我罩了无敌质子,归国惨遭万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