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去卑也拿到了最大的好处,他将率本部、呼延部迁入西河,将平阳西部地区让出来,交给赵基。
至于匈奴整体,将会跟随赵基对上郡、北地郡的杂胡、羌胡发动兼并战争。
吃掉这些杂胡部落的人畜、土地……那什么矛盾都可以暂时搁置。
还有单于呼厨泉,还是继续留在晋阳修身养性比较好。
就在赵基主持屠各匈奴分家之际,平阳国相贾逵遣使送信。
赵基放下密信,身边一同作乐的去卑端酒自饮,醉醺醺问:“大司马,可是中原生出事端?”
其他渠帅、千户也都循声望来,有的人嫌身边女仆碍事,抬手轻挥,将各部进献的少年遣退。
就连伺候赵基饮酒的两名少女也是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而去。
赵基连看她们一眼的心思都无,将手中密信递给去卑:“是好事,董贵妃在行宫中诞下皇长子。”
去卑闻言也是眼睛一亮,捧着帛书仔细阅读。
赵基则端起酒碗陷入沉思,原本找一个男婴替代,只是替补方案。
自己这里很需要一个皇长子,哪怕是庶长子也是可以的。
现在就很好,可以长期留董贵妃养育这个孩子,也能从皇帝身边调人过来。
这些宫廷旧人、勋贵越多,越能证明这个孩子的合法性。
过个两三年,有足够的人证后,就能将董贵妃送到皇帝身边去。
这样一来,己方与董承父女就成了间接的盟友。
以后不管皇帝落到谁手里,又折腾什么非法的乱命,自己这里都能顶回去。
手里握着皇长子,麾下大部分人也就有了与朝廷长期对抗的底气。
就目前来说,这个底气还是很重要的。
有这个抗争的底气、共识在,任何一方抓到皇帝,又或者皇帝夺权亲政后,都不会将事情做绝。
起码在把握十足之前,不会把事情做绝。
做破坏底线的事情,那自己这里就能拥立新帝,与对方不死不休。
可是,这样的乱世里,又有什么真正的底线?
还不是一步步试探,直到触底反弹?
赵基思索着,刚刚诞生的那种政治平衡思绪立刻从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