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司马昭上书,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分析了偷渡阴平的可行性和战略意义。
司马昭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邓艾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筹备此次行动。
他从自己的军队中挑选出两万余精兵,这些士兵都是身强力壮、作战经验丰富且敢于冒险的勇士。
邓艾亲自向他们说明此次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励士兵们的士气。
出发前,邓艾对军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让士兵们适应山地行军和恶劣的环境。
公元263年10月,邓艾率领军队从阴平出发。
一开始,道路还算勉强可行,但随着深入山区,道路愈发艰险。
他们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粮食短缺、道路崩塌、悬崖峭壁等问题接踵而至。
由于阴平道长期无人维护,许多路段已经被杂草和树木覆盖,军队不得不一边砍伐树木,开辟道路,一边艰难前行。
在翻越一座高山时,道路突然中断,前方是一个陡峭的悬崖。
面对如此绝境,邓艾没有丝毫退缩,他身先士卒,用毛毡裹住身体,率先滚下山坡。
士兵们见状,也纷纷效仿,虽然许多人受伤,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成功通过了这一险关。
在行军途中,军队的粮食供应逐渐出现问题。
由于道路艰险,粮草运输困难,士兵们常常忍饥挨饿。
邓艾鼓励士兵们寻找野菜、野果充饥,同时严格控制粮食的分配,确保军队能够继续前进。
经过二十余天的艰难跋涉,邓艾的军队奇迹般地穿越了阴平道,突然出现在江油(今四川江油北)。
江油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惊慌失措,不战而降。
邓艾占领江油后,乘胜进军,在绵竹(今四川德阳)与蜀汉卫将军诸葛瞻率领的蜀军主力展开决战。
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之子,但缺乏实战经验。
邓艾深知此战的关键在于士气,他亲自在阵前鼓舞士兵,激励他们奋勇杀敌。
战斗中,魏军士气高昂,锐不可当,而蜀军则因仓促应战,军心不稳。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蜀军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