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5)页

    书桌后面是把带扶手的木椅,椅背上搭着徐慧真未完工的毛衣,毛线针插在衣襟处,线团滚落在地,旁边蜷着难得回家的那只狸花猫。
    东墙根支着一口铸铁炉子,炉身烧得发黑,旁边立着个铁皮水桶,桶沿挂着块磨秃的丝瓜瓤,却还留着徐慧真煮过的艾草味。墙角堆着半筐蜂窝煤,煤块间插着把枣木火钳,柄上缠着红布条是用二丫的头绳改的,那是徐慧真为防丢失系的,布条打结处还缠着根铁丝,那是李天佑修卡车时随手拧的。墙角蜂窝煤堆里埋着个铁盒,里面是徐慧真攒的牙膏皮,准备攒够了给小石头换文具。
    南屋窗下是一张宽大的火炕,炕沿包着磨得发亮的檀木床沿。炕席用花椒水反复擦拭过,散发着辛香,底下藏着个长方形暗格。炕头摆着两只粗布枕头,徐慧真的并蒂莲枕套线脚细密,莲心处绣着两人的名字首字母;李天佑的  “安全生产”  枕套是用卡车篷布改的,布料补丁处还留着机油渍。
    东侧靠墙是一口半人高的樟木衣柜,柜门上贴着  “为了新中国”  的红色标语,柜内分三层:上层叠着四季鲜用红绳捆着的旧账册,中层是两人的换洗衣物,李天佑的军装与徐慧真的蓝布衫浆洗得笔挺,下层藏着个油纸包,里面是给孩子们攒的水果糖和鱼肝油,水果糖已有些化了,鱼肝油瓶身上还贴着  “苏联援华”  的俄文字样。
    南屋南墙上开了个小门直通厢房旁边的耳房,耳房做了厨房,耳房厨房的灶坑直通火炕,李天佑特意在灶膛内壁抹了掺碎瓷片的耐火泥,上面还留着她的指纹。靠窗的矮柜上摆着粗瓷碗柜,柜门玻璃映着屋外的枣树影。碗柜里分两层:上层是四季鲜的旧瓷盘,下层藏着个景德镇瓷罐,里面装着徐慧真酿的桂花酒,罐口用棉纸和红绳封着,绳头系着李天佑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机枪子弹壳。
    耳房原房门和门外的那一段游廊直接封起来了,转在塾房小院开了小门,这样既不耽误往厨房里运柴火煤球,也阻挡了院里的人窥伺的目光。
    塾房小院的十字青砖路是李天佑用运输队的边角料铺的,四个角落已埋下扁豆种子,临街新开的小窗挂着粗布窗帘,窗台上摆着杨婶送的肥皂盒,盒盖上刻着  “节约光荣”。房间里沿墙修了张大炕,桌椅衣柜都齐全,俨然一个小套房。
第(2/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八零娇艳美人,离婚夜硬汉破门强宠她死三年,霍总红眼挖坟撞墓碑重生80:进山打猎后,我靠摆摊起家重回70:囤满物资,替妹下乡!财戒盗笔:苗疆圣子他病娇又偏执满级囤货后,全末世美男求包养三千世界:从奴仆成就武道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