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5)页
题。”
    朱高炽连连点头,却又摇摇头道:“两百文太便宜了,我觉得至少能卖到一两银子一根。
    昨天我去参加文会,你猜怎么着?一小盘韭黄就能卖到三十两银子呢!”
    朱瞻基无语凝视……
    唉,看来这个老爹虽憨厚,却也有几分精明商人本性啊!
    不过这价格显然是有些脱离实际的。
    一旦温棚普及开来,反季蔬菜增多,虽然售价高一些还能接受,但想再像过去那样,一根手指粗的小黄瓜卖出几两银子,那是绝对不可能了。
    朱瞻基笑了笑,毫不在意,接着算账:“按三百文一根来算,一座棚子装四百根黄瓜,那么一个冬天下来,单凭一个棚子就能轻轻松松赚到一百多两银子。
    五成利润的话,我一个棚子能得到六十两,而一个难民轮换着照看的话,一个人能管五座棚子,也就是一个冬天挣个两三百两银子。”
    “两三百两银子?”
    朱高炽听到儿子计算的结果,吃了一惊。
    这可不是小数目,有了这么多银子,简直可以在许多地方买上百亩的好田了。
    这哪里还是难民?这样下去,这些人很快就会变成富户了吧?
    朱瞻基没理睬自己老爹一脸的惊讶,他这种算法其实还算是保守的。
    毕竟他不会只种黄瓜,这个时代蔬菜品种很丰富。
    各类瓜果、豆类,加上其他蔬菜,加起来不下百种。
    尽管难民赚得多,但实际上他的收益更多。
    无论是温棚还是种子,这些费用都由他承担。
    一个棚子的收入他与难民对半分,仍能拿到六十两。
    扣除各项成本后,大概还能盈利三十五两,十座棚子一亩地就有三百五十两。
    若是有万亩温棚,他差不多能赚三百五十万两;十万亩的话,就能赚三千五百万两。
    应天府有上千万人口,刨去一部分贫苦农民和军户等。
    至少十几万有能力消费反季节蔬菜的人还是很容易找到的。
    不仅如此,如果十万亩温棚落地,可以安置将近两万难民。
    让两万人在一个冬天实现脱贫,接近甚至超过小康水平。
    这些人有钱后,必然会推动应天府
第(2/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道界天下寄宿阿姨家,从救赎白月光开始!高武:开局就氪命,你小子是个狠人!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嘲笑我没机甲?可我是机战王啊吞噬:娶妻成神,多子多福从进山打猎到富可敌国末世:我开酒店成富婆,全家哭着求原谅假结婚装恩爱,事成离婚他却疯了穿书70,六旬老太杀疯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