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6)页
方中菊花用量虽小(3g),但为君药之一,体现“轻可去实”之法。
    2 银翘散(《温病条辨》吴鞠通)
    -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g,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穗、桔梗、竹叶、芦根各18g,甘草15g
    -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 配伍意义:原方虽未直接用菊花,但后世医家常加菊花10g增强疏散风热之力,尤其适用于风热感冒伴目赤者,体现“随证加减”的灵活性。
    (二)平肝明目:在平肝熄风剂中的应用
    1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俞根初)
    - 组成:羚角片45g(先煎)、钩藤9g(后下)、霜桑叶6g、滁菊花9g、川贝母12g、鲜生地15g、白芍9g、茯神木9g、生甘草3g、竹茹15g
    - 功效: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 配伍意义:菊花(滁菊)与桑叶相伍,清肝热、平肝阳,辅助羚角、钩藤平息肝风,用于肝热生风之高热抽搐、头痛眩晕,为方剂中重要佐药。
    2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 组成: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各12g,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 配伍意义:现代临床常加白菊花10g增强平肝之力,尤其适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体现“肝风内动,治宜清养”之理。
    (三)清热解毒:在清热剂中的应用
    1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吴谦)
    - 组成:金银花15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子6g
    -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 配伍意义:野菊花为方中主药之一,专入肝经,清热解毒之力强,与金银花、蒲公英等合用,治疔疮初起、红肿热痛,体现“以毒攻毒”法则。
    2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余师愚)
    - 组成:石膏、生地、犀角(水牛角代)、黄连、黄芩、栀子、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竹叶
    -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泻
第(3/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女帝每日一问,今天他没变强吧?女帝,县令是假的,县城也是假的大唐腾飞之路都市无敌战神林北饥荒年,我囤货娇养了古代大将军神算真千金,傅太太被豪门圈宠爆阴阳鼎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去父留子后才知,前夫爱的人竟是我提前登陆神话世界,举国助我修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