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不是决定谁赢,而是告诉大家:
哪个观点是在什么时候被接受的?
哪个环节曾激烈争执?
谁曾被压制,谁在沉默中改变立场?
张浩第一次看到这张图,感叹:
“我们过去靠记忆讲制度史,现在靠数据讲制度真相。”
……
第二阶段,蜂窝平台在所有讲理广场布设“制度投影终端”。
这不是屏幕,是一种动态“轨迹墙”:
每条制度卡贴上后,屏幕显示它的id、失败次数、修订人;
点击任何一点,可展开轨迹动画,看每次修改的全过程;
居民可扫码签字,也可留言反对,全部同步上链;
若有反对票超过三人,系统自动触发“修议机制”,并点亮“制度议变灯”——告诉所有人,这条制度,正在被质疑。
广场上,群众围在这块墙前,像看选秀节目一样点评:
“这个制度上个月刚改过,居然又有人反对?我来翻下那次修议录像。”
“咦,这里失败三次都没换责任人,是不是说明签字流于形式了?”
“你看这轨迹图,好看的很,一路红线到蓝光,全是修出来的。”
讲理,不再只是纸笔手签。
而是数字化、结构化、可视化——让制度的“每一笔变动”都留下痕迹。
蜂窝平台上线新首页,首页中心按钮只有四个字:
“我不同意”
点进去,是一整套流程指引:
你可以对任何一个制度卡提出反对;
你需要写明反对理由;
你必须签字;
系统会将你的反对挂上链;
如果你的反对成为制度修改的第一推动,那你将成为该制度“修议发起人”之一,署名记录永存轨迹链。
许佳音看着这个功能上线时说:
“这才是蜂窝的终极样子。”
“制度不是让你认的,是让你敢反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