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形势有点不妙,杨愔决定亡羊补牢:咱得解除高演、高湛的权力,否则早晚会为其所害。
小少年高殷没有政治头脑,啥也不懂,于是请教杨愔该怎么办。杨愔说,很简单,将高演、高湛调任地方刺史。
当然,考虑到二人有兵权,不能跟他们商量,必须突然发难。比如,将他们召入宫中突然宣布任命,同时剥夺其军权,即刻赴任。
兵权是藩王的虎爪,失去虎爪的他们只有乖乖听命的份。
少年高殷一听,就说:”对,宰辅这主意好!”
他朱笔一挥批了,但杨愔却做了一件画蛇添足的事,导致满盘皆输,这件事就是跟禁军统领高归彦商议。
要想解除高演、高湛的兵权,肯定不能和颜悦色地跟他们商量,而是强制执行,这俩货身边有侍卫,弄不好要发生打斗,所以高归彦对执行计划就显得很关键。
既然如此,杨愔跟二号辅政大臣商量没毛病嘛,可是这个高归彦的心早就偏向高演、高湛那一边的阵营了。
而且杨愔之前的一个举动还得罪了高归彦,他自己竟然毫不察觉。
当初高洋驾崩在晋阳,北齐的都城在邺城,所以高殷要回到都城。杨愔担心晋阳出乱子,便暗中命令留五千名侍卫留在晋阳看守。
这个做法本身没问题,可问题是,高归彦才是禁军的最高统领,还是仅次于杨愔的辅政大臣,这么大的行动你杨愔是不是应该跟高归彦商量,并由他来执行?可杨愔却瞒着高归彦做了,直到几天后高归彦才知道。
这下高归彦内心愤怒了,你杨愔也太霸道了,手伸到我的碗里了,我好歹也是次辅呀,也太欺负人了!既然你们不拿我当自己人,那就别怪我了,于是这家伙悄悄地攀上了高演、高湛的团伙。
高归彦表面上是辅政大臣,实际上却成了高演、高湛在宫中的密探,杨愔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了如指掌,也包括这次计划。
至此,杨愔连连犯错,一错,将中坚力量推向高演、高湛,二错,对高归彦早就叛变而不知,泄露行动计划。
还有第三错,那就是明知风险很大,但却不够决绝,用钝刀割肉的方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