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一场灾,便是满地的饥民,一袋米就能招来一个壮劳力,这种人能够接受最大程度的压榨,甚至有口饭吃、勉强不饿死就行,干不动活扔出去就完事了,反正一个壮劳力既然都干不动活了,那自然也就没能力造反了。
    那么多没有土地可以容纳、或者遭受灾害甚至只是孩子多了分家产就能轻易破产的农户,那些不雇佣他们就只能饿死的人口,是多么低投入高回报的动力来源?要蒸汽机干什么?
    劳力的充沛和富余带来了极低的成本,不仅是掌握煤矿的矿主官绅,控制手工业工坊的工坊主和官绅同样也不需要革新技术,就能获取大量的利润,历史上英国人靠着蒸汽驱动的纺织机打垮了印度的纺织业,可鸦片战争之后的英国人将洋布输入中国,却依旧打不过本土的土布。
    即便英国人有新式纺织机,即便英国的纺织厂全天二十四小时运转,即便英国的工厂主在厂门前摆着装满霰弹的大炮、逼迫工人每天在机器旁工作十二小时,英国纺织业的生产成本依旧远远高于土布的成本,到最后英国人还是靠着控制关税、强买强卖等一系列不正当的手段,才挤垮了中国本土的纺织业。
    需求是推动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官绅工坊主们靠着低廉的人力成本就能吃得盆满钵满,自然不可能去费心去投资和发展技术。
    好比这纺织业,在红营的织坊中开始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大量使用三十二锭水力大纺车、可编码提花机等新式机械,清廷治下的织坊受到了大量质美价廉的吉安布冲击之时,官绅和工坊主们第一时间却不是赶紧去革新技术,而是招更多的人、给更少的薪饷、加更多的工作时间,想尽一切办法更加残酷的压榨织工以压缩成本。
    侯俊铖以前对于所谓“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一说也深信不疑,可真到了这个时代做起事来,对此却是嗤之以鼻,以明清时期的社会情况,指望着官绅自发的推动科技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即便是真有人把蒸汽机或其他更先进的机械给造出来了,在如今的社会状态下,也不可能依靠私人大规模的运用和推广。
    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杀头的买卖挤破头,想要依赖于民间达成技术和科技的进步,那这技术和科技就必须要有利可图,在工坊矿山还能用一袋米换取一个壮劳力之时,任何先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穿成农家丫头,带着空间赚大钱仙途之昆仑神器从三十而已开始的影视攻略我的冷艳女总裁重回90:从基层派出所开始走向巅峰毒士祁同伟,不让进步改学兵法了只想好好开个店,干嘛追着我拆迁系统:我把骗子就地正法!断绝关系后,法爷杀怪永久加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