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封建社会的冗官现象,并非是真正的官员冗余,而是由于朝廷对诸多事务不闻不问,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
如此一来,自然无需过多官员。
但权力的真空不可能长期存在,朝廷不管,地方豪绅便会占据这部分权力,进而形成了皇帝与士绅共治天下的局面。
不过,封建社会的这套逻辑之所以存在,自有其合理性。
在农业社会,农民的生活按部就班,千古不变,确实无需国家过多干预。
可如今的大明,正在朱允熥的大力推动下,迅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的基石已然悄然改变,运行逻辑也必然随之变化。
从前国家无需过问的事务,如今却不得不加以管理。因此,所需的官员数量自然也大幅增加。
举孝廉和世袭选官显然不可行,那么科举便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自古以来,科举通常是三年一次,被称为“正科”。
每逢朝廷有重大庆典等特殊情况,则不受三年之限,会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
朱允熥刚登基为帝,此时额外开科取士,便是恩科。
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看,考试制度虽有诸多不足之处,但至少相对公平公正。
而且,不管考试的内容是什么,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人,必定不会是平庸之辈。
“准!”朱允熥大声说道:“科举乃国家选拔人才的大典,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朝廷要广纳天下人才为己用,就当不拘一格。”
“传朕旨意,往后科举改为每年一次,而非三年。”
“圣人的学问高深莫测,后世之人未必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
“朝廷的科举考试,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能成为某一学派的一言堂,更不能成为其打击异己的工具。”
科举制度必须保留,不仅要保留,还要加以完善和发展。
三年考一次,速度太慢,吸纳的人才远远不够,改为一年一次才行。
其次,绝不能让科举成为程朱理学一家独大的发展平台。
这也是朱允熥极为关注的一点。
方孝孺的新儒学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