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能因为科举而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此言一出,下方众臣心中皆是一惊。
陛下此举,影响深远。
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大多被一年一次科举所吸引,对于朱允熥后面的话,并未太过在意,全然不知那才是重中之重。
在他们看来,一年一次科举,要么是考上后弃而不用,要么便是朝廷的官员职位会继续大幅扩充。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显然更大。官员人数增加,朝廷的格局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
朱允熥又接着说道:“自朕开创科学一脉以来,学习者日益增多。”
“朕以为,治理地方,首要在于了解民情,知晓民事。通经义固然重要,但懂得实务同样至为关键。”
“此次科举,朕打算另开设医学、农学、数学、经济、物理等学科。”
众人又是一阵惊愕。詹徽急忙说道:“陛下!科举乃国家之根本,若是在科举中加入这些考试,恐怕会动摇国本啊。”
身为读书人,詹徽对此反应极为强烈。不仅是他,其他大臣也纷纷露出反对之色。
朱允熥轻轻一挥手,制止了詹徽接下来要说的话,说道:“这些科目,只是作为额外加试而已,正途科举不受影响。”
“朕决定,在金陵城创办一所大学,名为京师大学,用以教导学生各科学问。”
“从前的正途科举,一如既往。”
“新设各科考试中的成绩优秀者,并不入朝为官,而是进入京师大学任教。”
“成绩次之者,可视具体情况录取为学员,进入京师大学读书学习。”
“将来再根据成绩优劣,分配其前往大明资产部下属各厂工作,或派遣至地方,协助地方官工作。”
国子监一直以来都是以讲授圣人经义为主。
对于兴办一所专门的科学性大学,朱允熥早已在心中谋划许久。
只是在此之前,各科的技术和理论发展尚不完善,创办大学的时机尚未成熟。
如今,在大明科学院和《科学》期刊的引领下,大明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已然到了该创办一所大学的时候了。
听到朱允熥这番话,在场的众官员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