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三年,春三月。
霍邑县的正街十里繁华,酒肆遍地,商旅们行色匆匆,贩夫走卒沿街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这里是从长安通往太原府的必经之路,自从武德七年大唐削平了最后一股割据势力辅公袥,唐朝境内一统,乱世结束,大唐突然焕发了难以置信的活力。武德九年李世民在渭水便桥和突厥结盟后,北方边境的威胁也减弱,从河东道到塞北的行商也日渐多了起来,霍邑日渐富庶。
这一日,县衙正街上远远走来一名僧人,这僧人年有三十,眉目慈和,举止从容,皮肤虽然晒得微黑,却有一股让人情不自禁感觉亲近的力量。身上的灰褐色缁衣虽然破旧,有些地方磨得只剩几根丝线,却浆洗得干干净净。背着一只硕大的胡桃木书箱,看样子挺重,肩上的绳子深深勒进肉里,却仍旧腰背挺直,步履从容,无论何时何地,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容,仿佛眼内的一切都让他充满了喜悦。
而这和尚身后,却跟着一个满脸大胡子,高鼻深目,肤色黝黑,偏生裹着白色头巾的西域胡人。这胡人身材高大,身上背着个大包袱,一路上东张西望,顿时引起了百姓的围观。此时来大唐的西域胡人虽多,却大多聚居在长安和洛阳一带,其次是南方沿海的广州、交州、潮州和泉州,在这河东道的县城倒是很罕见。
在一群儿童跳跃拍手的跟随下,这怪异的一行二人来到了县衙门口的八字墙外。
在衙门口值守的差役也惊讶了老半天,见那僧人走上了台阶,才问:“这位法师,您到县衙有何贵干?”
那僧人施礼道:“贫僧玄奘,从长安来,希望拜谒贵县的县令。”
“哎哟,”差役吃了一惊,“长安来的高僧啊!可是不巧得很,我们县令前日去汾水堤岸巡查春汛去了,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您老等着,小的这就去找个胥吏问问。”
玄奘合十道谢。
这个差役风一样跑了进去,另一个差役则殷勤地帮玄奘把背上的书箱解了下来:“法师,您老先歇歇。”书箱猛地一坠,差役险些没托住,“这箱子这么沉……您就这么一路背着啊?”
旁边伸过来一双大手,轻轻地接住了书箱。那个胡人将书箱放在地上,笑道:“这是宝贝。玄奘大师的,几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