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6/12)页
“确定的答案”异乎寻常的渴望等等,都展现出了神经症者对于自己、他人与环境“极高且极为精准”的「预测」。
    可现实的世界是无常变化、不可掌控的,天气可能阴,可能晴,温度可能热,可能冷,我们可能睡好,可能睡不好,他人可能喜欢我,也可能讨厌我。
    偏执的预测,让我们在面对千万种可能性时,只能接受最完美的那一种,那情绪的起起伏伏,痛苦的心境不免就会成为人生的常态了。
    反观心态良好、积极乐观的人,他们对世界的预期往往是相对“模糊且低”的。
    例如,对于一个不怕失眠的人来说,当被问及今晚希望睡几个小时,他通常会回答说:几个小时都行呀,只要别一分钟睡不着即可。
    对于一个在社交中钝感力极强的人来说,他人喜欢自己也好,讨厌自己也罢,都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不主动伤害自己,那就是可以接受的。
    04
    主动推理vs感知推理
    那么面对一次次的预期偏差,我们,或者说“大脑”是如何据此调整内在模型,减少误差的呢?
    一种方式是「主动推理」,一种方式是「感知推理」。
    所谓主动推理,即大脑通过主动行为来改变感官的输入,来减少预测误差,使其与大脑的预测相吻合。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主动改变现实使其与预期相符”的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担心自己今晚会入睡困难,那就提前为睡眠做些准备——早早上床、戴上眼罩和耳塞;
    如果躺到床上还是无法睡着,那就通过主动逼迫自己入睡,反复监测自己是否有困意,或者深呼吸是自己镇定下来的方法追求入睡,目的都是为了缓解睡不着带来的焦灼不安。
    假如我们发现身边的人不如自己期待的那般友善,那就通过主动回避接触,刻意冷落,或者反复分析他人动机的方式打消落差感。
    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文章开端所讲的「控制“事”来符合“愿”」。
    这个方法的确可以暂时缩减预期误差,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在今后面对类似的场景时,依然容易导致预测与现实的不相符。
    因为“主动推理”相当于对外在的经验,或者说感官输入进行了“筛选”,使其符合
第(6/12)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我也是皇叔系统:我在古代带家族起飞神级悟性,我靠读书成陆地神仙重生后,我活成全家高攀不起的样子女神的绝世狂兵武元道隐龙觉醒江寒柳如烟网游:我财神,神宠多亿点怎么了江寒柳如烟让你重生弥补遗憾,你却霸占校花陆一鸣苏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