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核心,就是对所感知、觉察到的一切身心现象,无论是头脑中的想法,身体的情绪反应、生理感受,还是外界的现实刺激,采取“仅仅专注于如实体验,但不评判”的态度。
依据大脑的「预测编码」机制,正念如下的三个特征,可以帮助个体迅速地将预测误差最小化,准确地把握世界。
首先,正念本质上就是“感知推理”,因此它可以确保大脑的「预测模型」根据感觉的输入保持更新,减少进一步的预测误差。
其次,正念通过对现实体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聚焦,可以提升感官输入的精确度,确保大脑录入的数据是最真实的客观世界。
最后,正念要求我们对当下面对的现实,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不再产生贪恋或者厌恶的“习性反应”,因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摆脱过潜意识中过往经验对当下的影响,降低了“先验预测”的精度。
事实上,不仅仅是正念,一切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无论是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中的“连接当下”,还是森田疗法中的“为所当为”,事实上都在强化身体依据实际感官体验、自下而上的“感知推理”,弱化大脑依据过往经验、自上而下的“主动推理”,殊途同归。
同时,借助“贝叶斯大脑”,我们也可以给佛教的诸多真理提供更精确的、脑科学视角的解释。
作为正念起源的佛教修行,旨在体会「无常」、「无我」和「苦」的真理。
关于世间一切现象都在变化的「无常」真理,从预测编码的角度来说,长时间进行正念练习的人,不断地通过输入全新的感官数据来修正大脑内部关于世界的模型,那么其「先验预测」的精度就会较低,个体对世界的信念就会是“一切都可能发生,任何变化都是被允许的”。
因为全然接纳的心态,所以注意力、行为、决策都是灵活流动的,对世界的感知是全面的、多方位的,不会固执己见地以同样的眼光看待所有事物,总输入相同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因为预测模型的实时更新,前后两次同样的外界刺激带来的感知也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