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书源第一次看到三不沾时,就被它奇特的名字所吸引。那是一个家庭聚会的日子,书源在厨房外好奇地张望着。他看到奶奶在炉灶前忙碌着,锅里似乎有一团金黄的东西在缓缓成型。奶奶手中的铲子不停地翻动着,脸上带着专注而又慈祥的神情。
“奶奶,这是什么呀?”书源好奇地问。
“这是三不沾,乖孩子。”奶奶笑着回答,手中的动作却没有停下。
“三不沾?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书源的小脑袋里充满了疑问。
“因为啊,这道菜做好了之后,不粘牙、不粘筷、不粘盘,所以叫三不沾。”奶奶耐心地解释道。
书源瞪大了眼睛,看着锅里那逐渐变得光滑柔软的食物,心中充满了惊叹。当三不沾被端上桌时,他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那独特的口感,香甜的味道,瞬间在他的口中散开。蛋黄的醇厚、糖的甜蜜和淀粉带来的独特质感,让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道菜。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源对三不沾的喜爱并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他开始尝试着在奶奶制作的时候帮忙,从最初的打鸡蛋、分蛋黄,到后来慢慢学习如何掌握火候和搅拌的技巧。然而,他发现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许多微妙的技巧。
有一次,书源想要自己独立制作三不沾。他按照记忆中的步骤,小心翼翼地准备食材。他从鸡窝里取出新鲜的鸡蛋,将蛋黄分离出来,放入碗中。接着,他加入了适量的白糖和淀粉,还有水,开始搅拌。可是,当他把蛋液倒入锅中开始炒制时,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由于火候掌握不好,蛋液很快就出现了焦糊的迹象。他急忙调整火候,但为时已晚,锅里的蛋液已经变得黑乎乎的,散发着一股刺鼻的味道。书源沮丧极了,他意识到制作三不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书源并没有被这次失败打倒。他知道,要想真正掌握这道菜的精髓,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学习。于是,他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奶奶制作的过程,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从锅的预热温度、油的用量,到蛋液搅拌的时间和力度,他都一一牢记在心。
经过多次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