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找出问题所在,书源开始查阅各种资料。他发现,原来绿豆淀粉的质量和用量对三不沾的口感有着很大的影响。于是,他四处寻找优质的绿豆淀粉,并且不断调整用量。同时,他也更加注重搅拌蛋液的均匀程度,确保没有任何淀粉颗粒残留。
在这个过程中,书源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离开了小镇,到城市里去求学。城市里的生活丰富多彩,但他心中始终惦记着家乡的三不沾。每当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想起制作三不沾的过程。每一次的失败和改进,都如同他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成长。
在大学期间,书源参加了学校的美食社团。他在社团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对美食有着各自的见解。书源经常和他们分享三不沾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有一次,社团举办了一场美食文化交流活动。书源决定在活动上展示三不沾的制作过程。他提前精心准备了食材,心中既紧张又兴奋。活动当天,他站在炉灶前,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奶奶的厨房。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制作。他先将鸡蛋小心地磕破,熟练地分离出蛋黄,放入碗中。然后,他加入了精确量好的白糖、优质的绿豆淀粉和适量的水,用筷子快速而又均匀地搅拌着。周围的同学们都围了过来,眼睛紧紧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当他把蛋液倒入锅中时,全场都安静了下来。他有条不紊地控制着火候,手中的铲子不停地翻动着蛋液。随着时间的推移,蛋液逐渐变得浓稠,开始呈现出三不沾的特征。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叹声,他们被这神奇的制作过程所吸引。
终于,一道完美的三不沾制作完成了。书源将它盛出,放在盘子里。同学们纷纷上前品尝,那种不粘牙、不粘筷、不粘盘的神奇口感,以及香甜的味道,让大家赞不绝口。
这次活动之后,书源更加坚定了传承和推广三不沾这道菜肴的决心。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家乡文化的一种象征。
大学毕业后,书源面临着许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