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约视角的整合
(一)罗马书9:22 - 24的双重器皿论
保罗在罗马书9:22 - 24中用窑匠的比喻说明:“倘若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 这里,保罗将法老、西宏等视为“可怒的器皿”,神对他们的忍耐和审判是为了在“蒙怜悯的器皿”(教会)身上显明荣耀。
法老和西宏的经历展示出神的救赎计划具有鲜明的拣选性与目的性。神通过对法老和西宏的审判,让世人看到罪恶的结局,同时也凸显出教会作为蒙怜悯器皿的特殊地位与使命。这表明救恩的主动性完全在于神,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旨意,在历史中拣选和审判,彰显自己的荣耀。教会作为神救赎计划的成果,要从法老和西宏的事件中汲取教训,明白神的公义与慈爱,坚定地跟随神的引领。
(二)启示录中的终末审判
在启示录中,法老(启11:8“他们的尸首就倒在大城里的街上;这城按着灵意叫所多玛,又叫埃及,就是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 )和西宏代表的列国(启20:8“又迷惑了地上四方的列国,就是歌革和玛各,叫他们聚集争战。他们的人数多如海沙” )最终都要面临审判。这证明神在历史中的作为具有终末论的统一性,无论是过去的法老和西宏,还是未来的列国,都在神的审判之下。
法老和西宏的故事是神在历史进程中审判罪恶的具体案例,而启示录中的终末审判则是神公义的最终彰显。神的审判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他对罪恶的惩处是必然的。这也提醒着信徒,要时刻警醒,坚守信仰,因为终有一天,所有人都要站在神的审判台前,接受公正的裁决。同时,这也给了信徒希